难进易退

成语拼音

nan jin yi tui

难进易退成语解释

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,去官时唯恐不速。

典故出处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,他始终保持清醒,懂得审时度势,做到了难进易退,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国家名为晋国。晋国的朝堂上有一位大臣,名叫介子推。 当时,晋国国君晋献公宠爱骊姬,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君位,设计陷害太子申生,申生无奈自尽。而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出逃。 介子推始终忠心耿耿地跟随着重耳,他们一路上历经艰难险阻,风餐露宿。在最困难的时候,甚至连食物都没有。有一次,重耳饥饿难耐,几乎要饿晕过去。介子推看到后,竟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,煮成汤给重耳喝,这才让重耳得以恢复体力。 经过多年的流亡生涯,重耳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,登上了国君之位,成为晋文公。晋文公开始对那些跟随他流亡的大臣们进行封赏,许多人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和高官厚禄。然而,介子推却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出于对君主的忠诚,不应该以此求赏,于是他选择了默默地离开朝堂,带着母亲隐居到了绵山之中。 晋文公后来意识到自己遗漏了介子推,深感愧疚,于是派人去绵山寻找介子推,请他回来接受封赏。但是介子推心意已决,坚决不肯出山。晋文公无奈之下,竟然下令放火烧山,想要逼介子推出来。可是,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。最后,人们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遗体。 介子推这种不贪图荣华富贵,在君主有难时不离不弃,在功成名就时却能轻易退隐的行为,正是“难进易退”的真实写照。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开来,成为了后世许多人敬仰的楷模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像介子推这样“难进易退”的人并不多见。在面对权力和财富的诱惑时,许多人往往难以保持自己的本心,容易陷入欲望的漩涡中不能自拔。而介子推却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,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。他让我们明白,真正的忠诚和高尚并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,而是在于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,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,在功成名就时能够淡然退去。 “难进易退”这个成语,不仅仅是对介子推个人品质的一种概括,更是对一种高尚精神的赞誉。它提醒着我们,在人生的道路上,要懂得取舍,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独立,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难进易退-成语图片

难进易退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