難進易退

成語拼音

nan jin yi tui

難進易退成語解釋

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慮,去官時唯恐不速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,他始終保持清醒,懂得審時度勢,做到了難進易退,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國家名爲晉國。晉國的朝堂上有一位大臣,名叫介子推。 當時,晉國國君晉獻公寵愛驪姬,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承君位,設計陷害太子申生,申生無奈自盡。而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出逃。 介子推始終忠心耿耿地跟隨着重耳,他們一路上歷經艱難險阻,風餐露宿。在最困難的時候,甚至連食物都沒有。有一次,重耳飢餓難耐,幾乎要餓暈過去。介子推看到後,竟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,煮成湯給重耳喝,這才讓重耳得以恢復體力。 經過多年的流亡生涯,重耳終於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,登上了國君之位,成爲晉文公。晉文公開始對那些跟隨他流亡的大臣們進行封賞,許多人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和高官厚祿。然而,介子推卻認爲自己的行爲只是出於對君主的忠誠,不應該以此求賞,於是他選擇了默默地離開朝堂,帶着母親隱居到了綿山之中。 晉文公後來意識到自己遺漏了介子推,深感愧疚,於是派人去綿山尋找介子推,請他回來接受封賞。但是介子推心意已決,堅決不肯出山。晉文公無奈之下,竟然下令放火燒山,想要逼介子推出來。可是,大火燒了三天三夜,介子推始終沒有出來。最後,人們在一棵燒焦的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和他母親的遺體。 介子推這種不貪圖榮華富貴,在君主有難時不離不棄,在功成名就時卻能輕易退隱的行爲,正是“難進易退”的真實寫照。他的故事被人們傳頌開來,成爲了後世許多人敬仰的楷模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像介子推這樣“難進易退”的人並不多見。在面對權力和財富的誘惑時,許多人往往難以保持自己的本心,容易陷入慾望的漩渦中不能自拔。而介子推卻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堅定的信念,爲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範。他讓我們明白,真正的忠誠和高尚並不在於追求功名利祿,而是在於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,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,在功成名就時能夠淡然退去。 “難進易退”這個成語,不僅僅是對介子推個人品質的一種概括,更是對一種高尚精神的讚譽。它提醒着我們,在人生的道路上,要懂得取捨,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獨立,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

難進易退-成語圖片

難進易退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