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篇累牍

成语拼音

lián piān lěi dú

连篇累牍成语解释

累:重叠;牍:古代写字的木片。形容篇幅过多,文辞冗长。

典故出处

《隋书·李谔传》:“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。”

成语典故

李愕;字士恢,隋文帝时任治书侍御史,很有辩才,文章也写得很好。他看到六朝以来的文章常常华而不实,决定上书给隋文帝,希望通过发布政令来改变当时文风。主意打定,他就着手去写。李愕的《请正文体书》终于写好了,他在上奏之前又看了一遍:书中从魏武帝、文帝、明帝说起,谈到了他们祟尚文辞,不重视为君之道,只注重文辞华丽的雕虫小技,下面的人跟着他们,在文辞华丽上大做文章,渐渐形成风格,给后世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及危害,望当今皇上能出政令改变文风。,他觉得自己把要说的话都说清楚了,第二天,他就把奏章递了上去。  隋文帝阅了李得的奏章,不住地点头,当看到“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;积案盈箱,唯是风云之状”时,心想;李愕说得对呀,现在的一篇篇文章,一箱箱案卷,谈来谈去,都离不开吟风弄月,真是又长又累赘。这样下去,世俗无论贵贱贤愚,都去吟咏风花雪月,崇尚绔丽文风,追逐功名利禄,可怎么得了哇!于是他下令说:“把李愕的奏章颂示天下”。如以后写来的奏章再刻意注意文风,定严加追究。”。

成语造句

他写的文章总是过于冗长,废话连篇,简直就是连篇累牍,让人很难有耐心读下去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张华的文人。 张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,但他自幼聪慧好学,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。他勤奋读书,博览群书,积累了丰富的学识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张华开始尝试着创作文章。他的文笔流畅,思路清晰,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。然而,张华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一旦开始写作,就仿佛停不下来,常常会洋洋洒洒地写上很长很长的篇幅。 有一次,当地的郡守举办了一场文学比赛,邀请众多文人参加。张华也积极参与其中。比赛要求参赛者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创作。张华拿到主题后,立刻文思泉涌,奋笔疾书。当其他参赛者都陆续交卷的时候,张华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,完全不顾时间的流逝。 最终,张华交上了一篇连篇累牍的文章。这篇文章内容丰富,旁征博引,从各个角度对主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。但是,由于篇幅过长,许多人在阅读的时候都感到有些吃力。不过,郡守却对张华的文章十分赞赏,认为他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才华。 尽管张华的文章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认可,但他连篇累牍的写作风格也引来了一些争议。有人认为他过于啰嗦,不懂得精简;而有人则觉得这正是他的独特之处,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。 张华并没有因为这些争议而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。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式,继续用连篇累牍的文字抒发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张华的作品流传得越来越广,他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备受推崇的文学家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像张华这样以连篇累牍的风格著称的文人并不少见。他们用大量的文字来记录时代的变迁、社会的风貌以及人们的思想情感。虽然这种风格可能不适合所有人的阅读口味,但它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,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岁月。 连篇累牍这个成语,也正是从这些文人的创作中衍生而来,用来形容篇幅很长、文字很多的文章或作品。它提醒着我们,在文字的世界里,有着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和风格,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。

连篇累牍-成语图片

连篇累牍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