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口之下

成语拼音

niú kǒu zhī xià

牛口之下成语解释

借指卑下的地位。

典故出处

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夫五羖大夫,荆之鄙人也。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,行而无资,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期年,缪公知之,举之牛口之下,而加之百姓之上,秦国莫敢望焉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。

成语典故

故明君勤于招贤……或举于牛口之下,而加之于群僚之上;或拔于桎梏之中,而任以社稷之重。★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名实》

成语造句

在那动荡的年代,许多无辜的百姓深陷牛口之下,生活苦不堪言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春秋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变幻莫测。 有一个名叫宁戚的人,心怀壮志,渴望能在这乱世之中一展抱负。他出身贫寒,但却拥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气。宁戚听闻齐国的君主齐桓公广纳贤才,认为这是一个实现自己理想的绝佳机会。 于是,他决定前往齐国谋求发展。然而,这一路充满艰辛。他身无分文,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脚,风餐露宿,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抵达齐国。 到达齐国时,天色已晚。宁戚无处可去,只能在城门外等待。正巧,齐桓公要出城迎接贵宾,车队浩浩荡荡地经过。宁戚看到这个机会,心中深知若错过此次,不知何时才能再有出头之日。他毫不犹豫地冲到车队前,击打着牛角,高声唱起歌来。 齐桓公听到这奇特的歌声,感到十分诧异,便命人将宁戚带到面前询问。宁戚不卑不亢,向齐桓公阐述自己对天下局势的看法,以及治国理政的见解。齐桓公见他虽然衣衫褴褛,却目光炯炯,言辞犀利,心中暗自欣赏。 然而,齐桓公身边的大臣们却纷纷反对,认为宁戚出身卑微,来历不明,不可轻信。但齐桓公力排众议,说道:“吾观此人,虽在牛口之下,却有鸿鹄之志,其才不可埋没。” 最终,齐桓公不顾众人反对,任命宁戚为官。宁戚也没有辜负齐桓公的信任,他在任上兢兢业业,为齐国的繁荣和强大出谋划策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 宁戚之所以能在困境中被齐桓公赏识,正是因为齐桓公有着非凡的识人之明,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,敢于在牛口之下发掘人才。而宁戚的成功也告诉我们,只要有真才实学,心怀理想,即便身处逆境,也终有出头之日。

牛口之下-成语图片

牛口之下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