怒形于色
成语拼音
- nù xíng yú sè
怒形于色成语解释
- 形显露;色脸色。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。
典故出处
-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,左手揽桓公之袖,怒形于色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他平时温文尔雅,然而这次对方的故意挑衅让他再也无法控制情绪,怒形于色。
成语故事
- 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一个约 1000 字的成语故事:
在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动荡不安。有一个名为卫国的小国,其国内有一位名叫卫鞅的谋士。
卫鞅才华横溢,胸有大志,一心想要为卫国的强盛出谋划策。然而,卫国国君昏庸无能,对卫鞅的良策置若罔闻,终日沉迷于酒色之中,致使卫国国力日渐衰微。
卫鞅眼见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报国之志无处施展,心中愤懑不已。恰逢此时,秦国国君秦孝公发布求贤令,广纳天下贤才,欲图变法图强。卫鞅听闻此消息,毅然决定离开卫国,前往秦国。
经过一番波折,卫鞅终于见到了秦孝公。他向秦孝公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,秦孝公对其颇为赏识,决定委以重任,支持他在秦国推行变法。
然而,变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秦国的旧贵族们,因变法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,对卫鞅恨之入骨,百般阻挠。他们在朝堂之上,对卫鞅的变法之策横加指责,甚至恶意诽谤。
面对这些人的反对和刁难,卫鞅起初还能保持冷静,以理据争。但随着变法的推进,旧贵族们的手段愈发卑劣,他们不仅在言语上攻击卫鞅,还暗中策划阴谋,企图破坏变法。
有一次,在一场重要的朝议中,一位位高权重的旧贵族公然指责卫鞅的变法是祸国殃民之举,会让秦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卫鞅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,他怒形于色,义正言辞地反驳道:“变法乃强国富民之根本,尔等目光短浅,只图一己之私,不顾国家的长远发展。若不变法,秦国必将在这乱世中被淘汰,成为他国的附庸!”
卫鞅的这番话,掷地有声,让在场的众人都为之震撼。秦孝公也被卫鞅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所打动,他力排众议,坚定地支持卫鞅继续推行变法。
在秦孝公的支持下,卫鞅的变法得以顺利进行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秦国国力大增,军队战斗力显著提高,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。
卫鞅因变法之功,被秦孝公封为商君。然而,他的变法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。秦孝公死后,那些曾经被他得罪的旧贵族们联合起来,诬陷卫鞅谋反。最终,卫鞅惨遭车裂之刑。
回顾卫鞅的一生,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,不畏权贵,坚决推行变法。虽最终结局悲惨,但他的功绩却永载史册。而他那怒形于色的一刻,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瞬间,让后人看到了他为了国家利益,不惜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。
怒形于色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