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案而起
成语拼音
- pāi àn ér qǐ
拍案而起成语解释
- 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。形容非常愤慨。
典故出处
- 毛泽东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闻一多拍案而起,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,宁可倒下去,不愿屈服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听到他如此颠倒黑白的言论,大家再也无法忍受,其中一人拍案而起,当场予以驳斥。
成语故事
- 在北宋时期,有一位名叫包拯的官员,他以公正廉洁、执法如山而闻名于世。
包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,但他自幼聪慧好学,心怀正义。通过自己的努力,包拯考取了功名,踏上了仕途。
包拯为官期间,不惧权贵,坚决维护法律的公正和百姓的利益。当时,京城中有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,其亲属仗着他的权势,在地方上为非作歹,欺压百姓,掠夺他人财物,百姓们敢怒不敢言。
包拯得知此事后,决定要彻查到底。然而,在调查的过程中,包拯遇到了重重阻力。这位大臣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,试图阻挠包拯的调查,甚至对包拯进行威胁和利诱。
但包拯丝毫不为所动,他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。在收集了充分的证据后,包拯在公堂上义正言辞地陈述了罪犯的罪行。然而,罪犯却毫无悔改之意,还试图狡辩。包拯怒不可遏,猛地拍案而起,大声喝道:“证据确凿,你还敢抵赖!国法森严,岂容你等肆意践踏!”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,震人心魄。
最终,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处,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,对包拯的公正和勇敢敬佩不已。
包拯的拍案而起,不仅彰显了他的刚正不阿和凛然正气,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。他的事迹告诉我们,在面对不公和邪恶时,要有挺身而出、坚决斗争的勇气和决心,只有这样,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像包拯这样敢于拍案而起的仁人志士还有很多。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,为了正义和真理,不惜付出一切代价。正是因为有了他们,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,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。
拍案而起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