磐石之固

成语拼音

pán shí zhī gù

磐石之固成语解释

磐石巨石。比喻坚固不可动摇。

典故出处

《荀子·富国》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磐石,筹于旗翼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这座古老的城堡历经岁月洗礼,城墙依旧坚不可摧,仿佛有着磐石之固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动荡不安。 在这片广袤的华夏大地上,有一个名为赵国的国家。赵国的君主赵武灵王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,他推行胡服骑射,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。然而,赵国的繁荣昌盛并非仅仅依靠武力,还得益于国内众多贤臣良将的忠心辅佐。 其中,有一位名叫蔺相如的大臣,他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气,为赵国的稳定和安宁立下了赫赫功勋。 当时,赵国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和氏璧。秦国的君主秦昭王听闻此事,便派遣使者来到赵国,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。赵国君臣深知秦国向来狡诈,担心交出和氏璧后得不到城池,但若拒绝又恐招来秦国的兵祸。 蔺相如挺身而出,自愿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。在秦国的朝堂之上,蔺相如发现秦昭王毫无诚意,只是想骗取和氏璧。他凭借着机智和果敢,巧妙地与秦昭王周旋,最终成功地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。 蔺相如的英勇表现让赵国上下对他敬佩不已,赵王封他为上大夫。 不久之后,秦国与赵国在渑池相会。秦昭王有意羞辱赵王,让赵王为他鼓瑟。蔺相如毫不畏惧,逼迫秦昭王为赵王击缶,维护了赵国的尊严。 经过这两件事,蔺相如的地位在赵国愈发尊崇,官职也高于了老将廉颇。廉颇对此心生不满,扬言要羞辱蔺相如。蔺相如得知后,总是刻意回避廉颇。他的门客们不解,蔺相如说道:“我并非惧怕廉颇将军,而是如今秦国对赵国虎视眈眈,我与廉颇将军就如同赵国的基石,若我们不和,赵国便会有危难。我之所以退让,是为了国家的安定,这是大义所在。” 廉颇听闻这番话后,深感惭愧。他赤裸着上身,背着荆条,来到蔺相如府上请罪。从此,廉颇与蔺相如结为刎颈之交,共同为赵国的繁荣稳定尽心尽力。 在蔺相如和廉颇等忠臣良将的辅佐下,赵国宛如拥有了磐石之固,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得以屹立不倒,成为诸侯各国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。他们的故事传颂千古,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,也让“磐石之固”这个成语有了更加生动而深刻的内涵。

磐石之固-成语图片

磐石之固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