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毛索黡

成语拼音

pī máo suǒ yǎn

披毛索黡成语解释

披拨开;毛毛发;索寻找;黡黑痣。比喻故意挑剔毛病。

典故出处
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接疏》成天平地,岂肯称薪而爨,数粒乃炊,并瑕弃璧,披毛索靥哉!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他总是在一些小事上吹毛求疵,仿佛在披毛索黡,让人难以忍受。

成语故事

在久远的古代,有一个名叫郑国的诸侯国。郑国内有一位名叫子产的大臣,他以智慧和公正著称。 当时,郑国的社会秩序并不稳定,百姓之间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产生纠纷和矛盾。有一天,一个名叫张三的平民和一个名叫李四的富户发生了激烈的争执。 事情的起因是李四家的一只羊走失了,李四怀疑是张三偷了他家的羊。尽管张三一再否认,李四却坚信自己的判断,并且在街坊邻里间大肆宣扬张三的“罪行”。张三感到十分委屈和愤怒,他决定向子产申诉,希望能还自己一个清白。 子产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,并没有立刻做出判断。他先是仔细地询问了张三和李四关于这只羊的特征、走失的时间和地点等细节。然后,他派人在周边进行了调查,却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张三偷羊的直接证据。 然而,李四却不依不饶,他认为子产没有果断地惩罚张三就是偏袒穷人。子产面对李四的指责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你仅凭毫无根据的猜测就认定张三偷了你的羊,这就如同披毛索黡一般。没有确凿的证据,仅仅因为对方身上有毛发就去寻找黑痣,这样的判断是不公平也是不正确的。” 子产接着向众人解释道:“在治理国家和处理民众事务时,我们必须依据事实和证据,不能随意冤枉一个好人,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。如果我们都像李四这样,仅凭主观臆断就给别人定罪,那么社会将会陷入混乱,人与人之间也将失去信任。” 众人听了子产的话,纷纷点头称是。李四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向张三道了歉。 从此,郑国的百姓们更加尊重子产,他们明白了在判断是非时要避免披毛索黡,以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。郑国也在子产的治理下,社会秩序逐渐稳定,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。

披毛索黡-成语图片

披毛索黡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