凭轼旁观

成语拼音

píng shì páng guān

凭轼旁观成语解释

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。比喻置身事外。

典故出处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,很多人选择了沉默,只是凭轼旁观,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。

成语故事

在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变幻莫测。 有一个名叫卫鞅的年轻人,胸怀大志,对治国理政有着独特的见解。他听闻秦国国君秦孝公正在广纳贤才,意图变法图强,于是毅然前往秦国。 秦孝公对卫鞅的到来充满期待,多次与他深入交谈,探讨国家的发展之路。卫鞅提出了一系列革新的主张,包括废除世卿世禄制、实行郡县制、奖励耕织和军功等等。然而,这些变革触动了秦国众多贵族的利益,他们纷纷表示反对,在朝堂上争论不休。 在这个关键时刻,秦国的一些大臣选择了凭轼旁观。他们既不明确支持卫鞅的变法,也不强烈反对,只是静静地观察着局势的发展,权衡着自己的利益得失。 其中有一位老臣名叫甘龙,他在秦国为官多年,位高权重。甘龙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,变法会引发动荡,危及国家的稳定。但他没有直接与卫鞅发生激烈的冲突,而是在一旁观望,试图等待变法出现问题时再出手阻止。 然而,秦孝公最终被卫鞅的雄才大略和坚定决心所打动,毅然决定支持变法。在变法的推行过程中,秦国逐渐强大起来,军队战斗力增强,农业生产繁荣,百姓生活得到改善。 那些曾经凭轼旁观的大臣们看到变法带来的显著成效,开始改变态度。有的主动向卫鞅示好,表示愿意支持变法;有的则依然心存疑虑,但也不敢再公开反对。 而卫鞅在变法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,他不顾个人安危,坚决推行新法。最终,秦国凭借着这场变法,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,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凭轼旁观的大臣们,在历史的洪流中,因为缺乏坚定的立场和担当,最终只是成为了这场伟大变革的旁观者,而没有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。他们的犹豫和观望,也让他们错失了在秦国崛起过程中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
凭轼旁观-成语图片

凭轼旁观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