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觚为圜
成语拼音
- pò gū wéi yuán
破觚为圜成语解释
- 觚主;圜圆。毁方为圆。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。
典故出处
- 《汉书·酷吏传序》汉兴,破觚而为圜,斵琱而为朴,号为罔漏吞舟之鱼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,他以创新的思维和灵活的策略,打破常规,破觚为圜,成功找到了新的解决途径。
成语故事
- 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社会动荡不安。在一个名叫卫国的小国,有一位国君名叫卫鞅。
卫鞅心怀大志,一心想要改变卫国贫弱的局面。他深知卫国的旧有制度就如同那些陈旧的规矩,限制着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活力。
当时,卫国的律法严苛而刻板,官员们因循守旧,墨守成规,对于新的思想和变革充满了抵触。卫鞅看到这种情况,决定要打破这种僵局。
他开始在朝廷中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主张,然而,他的想法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。他们认为,遵循旧制才是保持国家稳定的根本,任何的改变都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。
但卫鞅并未因此退缩,他不断地向国君进谏,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带来的好处。终于,国君被他的诚意和远见所打动,决定给予他支持,让他推行改革。
卫鞅首先从律法入手,他废除了那些过于严苛和不合理的条款,不再拘泥于过去的成规。他的做法就像是“破觚为圜”,将原本尖锐的、限制发展的规矩,变得圆润而富有弹性。
在改革的过程中,卫鞅遇到了重重困难和阻力。一些既得利益者对他恨之入骨,试图破坏他的改革计划。但卫鞅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智慧,一一化解了这些难题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卫国的社会风气逐渐发生了变化。民众们感受到了新制度带来的宽松和活力,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,商业也日益繁荣。
卫鞅的改革让卫国逐渐强大起来,周边的国家也对卫国刮目相看。然而,卫鞅的改革也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,最终在他的敌人的陷害下,遭遇了不幸。
但他“破觚为圜”的改革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卫国的历史中,成为了后人传颂和学习的典范。每当国家面临困境,需要变革的时候,人们总会想起卫鞅的故事,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,勇敢地去打破旧有的束缚,开创一个新的未来。
破觚为圜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