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觚爲圜
成語拼音
- pò gū wéi yuán
破觚爲圜成語解釋
- 觚主;圜圓。毀方爲圓。比喻去嚴刑而從簡政。
典故出處
- 《漢書·酷吏傳序》漢興,破觚而爲圜,斵琱而爲樸,號爲罔漏吞舟之魚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,他以創新的思維和靈活的策略,打破常規,破觚爲圜,成功找到了新的解決途徑。
成語故事
- 在遙遠的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社會動盪不安。在一個名叫衛國的小國,有一位國君名叫衛鞅。
衛鞅心懷大志,一心想要改變衛國貧弱的局面。他深知衛國的舊有制度就如同那些陳舊的規矩,限制着國家的發展和民衆的活力。
當時,衛國的律法嚴苛而刻板,官員們因循守舊,墨守成規,對於新的思想和變革充滿了牴觸。衛鞅看到這種情況,決定要打破這種僵局。
他開始在朝廷中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主張,然而,他的想法遭到了衆多大臣的反對。他們認爲,遵循舊制纔是保持國家穩定的根本,任何的改變都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。
但衛鞅並未因此退縮,他不斷地向國君進諫,闡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帶來的好處。終於,國君被他的誠意和遠見所打動,決定給予他支持,讓他推行改革。
衛鞅首先從律法入手,他廢除了那些過於嚴苛和不合理的條款,不再拘泥於過去的成規。他的做法就像是“破觚爲圜”,將原本尖銳的、限制發展的規矩,變得圓潤而富有彈性。
在改革的過程中,衛鞅遇到了重重困難和阻力。一些既得利益者對他恨之入骨,試圖破壞他的改革計劃。但衛鞅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智慧,一一化解了這些難題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衛國的社會風氣逐漸發生了變化。民衆們感受到了新制度帶來的寬鬆和活力,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,商業也日益繁榮。
衛鞅的改革讓衛國逐漸強大起來,周邊的國家也對衛國刮目相看。然而,衛鞅的改革也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,最終在他的敵人的陷害下,遭遇了不幸。
但他“破觚爲圜”的改革精神卻永遠留在了衛國的歷史中,成爲了後人傳頌和學習的典範。每當國家面臨困境,需要變革的時候,人們總會想起衛鞅的故事,從中汲取勇氣和智慧,勇敢地去打破舊有的束縛,開創一個新的未來。
破觚爲圜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