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鞭之罚
成语拼音
- pú biān zhī fá
蒲鞭之罚成语解释
-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。
典故出处
- 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吏人有过,但以蒲鞭罚之,示辱而已,终不加苦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古代官员推行仁政,对于轻微过错的百姓,往往采取蒲鞭之罚,以警示为主而非严惩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刘宽的官员,他为人宽厚仁慈,深受百姓的爱戴。
刘宽在地方任职期间,对待百姓总是充满耐心和关爱。他深知治理一方不能仅仅依靠严厉的刑罚,而应以德化民。
有一次,在集市上,一位卖菜的老农不小心弄脏了一位富家公子的衣服。那富家公子平日里嚣张跋扈,当下便不依不饶,对老农大声呵斥,甚至还挥起拳头想要打人。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刘宽看到,他连忙上前制止。刘宽先是安抚了那位惊恐万分的老农,然后转身对富家公子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讲述了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、宽容的道理。最终,富家公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向老农道了歉。
还有一回,刘宽的一位下属不小心犯了一个小过错。其他人都认为刘宽会严厉惩罚这位下属,然而刘宽却只是温和地告诫了几句,并未施加严厉的责罚。众人不解,刘宽说道: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若能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我应以宽容之心引导他们,而非一味地惩罚。”
刘宽治理地方,对于犯错的百姓,他大多采用“蒲鞭之罚”。所谓“蒲鞭之罚”,便是用蒲草做的鞭子,即使打在人身上,也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,更多的是一种警示和劝诫。他认为,惩罚不是目的,让百姓自觉地遵守法规、改过自新才是根本。
在刘宽的治理下,当地民风日益淳朴,犯罪率大大降低,百姓们安居乐业,社会秩序井然。相邻的郡县纷纷效仿刘宽的治理之法,一时之间,整个地区都呈现出一片祥和繁荣的景象。
刘宽的“蒲鞭之罚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,并非只是因为手段温和,更重要的是他那颗爱民如子、宽厚仁慈的心。他深知百姓的疾苦,明白严苛的刑罚可能会导致民怨沸腾,而宽容和引导则能激发百姓内心的善良和自觉。
正如《论语》中所说: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刘宽正是以德行和礼仪来引导百姓,从而达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他的故事传颂千古,成为了后世为官者学习的典范。
蒲鞭之罚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