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损八伤

成语拼音

qī sǔn bā shāng

七损八伤成语解释

形容损伤惨重。

典故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后面伏兵齐起,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,也须七损八伤。”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万人,除那逃走脱的,其余都是十死九活,七损八伤,颠翻在地,被人马践踏,骨肉如泥的,不计其数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他在那次激烈的争斗之后,身体状况变得很差,可谓是七损八伤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战乱纷飞的时期,有两个相邻的国家,分别是赵国和魏国。赵国的国君一心想要扩张领土,增强国家的实力,于是不顾大臣们的劝阻,决定对魏国发动战争。 战争一开始,赵国凭借着强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装备,迅速占领了魏国的一些城池。然而,魏国也并非等闲之辈,他们迅速组织起有效的抵抗,两国陷入了长期的僵持和激烈的战斗之中。 赵国的军队在前线长时间作战,士兵们疲惫不堪,粮草供应也逐渐出现问题。而魏国则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民众的支持,不断对赵国军队进行偷袭和骚扰。 赵国的一位将领名叫李牧,他深知这样下去赵国必将陷入困境。他多次向国君进谏,希望能够改变战略,先休整军队,补充粮草,再做打算。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国君根本不听,反而斥责李牧胆小怯懦。 随着战争的持续,赵国的军队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创。士兵们伤亡惨重,有的失去了胳膊,有的失去了腿脚,可谓是七损八伤。原本强大的赵国军队,如今士气低落,战斗力大幅下降。 与此同时,魏国看准时机,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攻。赵国军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,节节败退,丢失了之前占领的所有城池。 最终,赵国不得不求和,结束了这场灾难性的战争。赵国的国君在战后反思自己的错误决策,后悔不已。这场战争让赵国国力大损,百姓生活困苦,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做任何事情之前,都要深思熟虑,切不可盲目冲动。否则,很可能会像赵国一样,落得个七损八伤的下场。

七损八伤-成语图片

七损八伤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