泣下沾襟
成语拼音
- qǐ xià zhān jīn
泣下沾襟成语解释
-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。泪水滚滚流下,沾湿衣服前襟。哭得非常悲伤。
典故出处
- 《尸子》卷下曾子每读《丧礼》,泣下沾襟。”
成语典故
- 昔季流子向风而鼓琴,听之者泣下沾襟。★三国魏·阮籍《乐论》
成语造句
- 他听闻那悲惨的故事,内心悲痛不已,以至于泣下沾襟。
成语故事
- 在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有一个小国,名叫卫国。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着一定的治国之志,但其才能和谋略却相对有限。在他的治理下,卫国时而强盛,时而衰弱,局势颇为动荡。
卫灵公手下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,名叫蘧伯玉。蘧伯玉为人正直,心怀天下,一心为卫国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。然而,卫灵公却常常不能完全采纳他的建议,导致一些决策失误,使得卫国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。
有一次,卫国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危机。邻国大军压境,企图一举吞并卫国。卫灵公在朝堂之上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,蘧伯玉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御和反击策略。然而,卫灵公却被一些谗臣的花言巧语所迷惑,没有听从蘧伯玉的建议,而是采取了冒险的军事行动。
结果,卫国的军队在战场上遭遇惨败,损失惨重。国土沦陷,百姓流离失所,哀鸿遍野。蘧伯玉看到自己一心守护的国家陷入如此悲惨的境地,心中悲痛万分。他来到城墙上,望着满目疮痍的国土和受苦受难的百姓,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,泣下沾襟。
他想起自己曾经多次向卫灵公进谏,苦口婆心地阐述治国之道和应对危机的方法,却都未被重视。如今国家遭此大难,他感到无比的自责和无奈。
蘧伯玉深知,这场灾难不仅是卫灵公决策的失误,也是整个国家上下缺乏团结和智慧的结果。他暗暗发誓,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时刻,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帮助卫国重新崛起,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。
在后来的日子里,蘧伯玉四处奔走,联合各方力量,积极组织抵抗,同时不断向卫灵公进言,希望他能吸取教训,重新振作。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,卫国终于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,局势慢慢稳定下来。
蘧伯玉泣下沾襟的那一刻,成为了卫国历史上一个令人痛心而又充满警醒的瞬间。它让后人明白,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,与统治者的明智决策和臣民的忠诚努力息息相关。唯有上下一心,广纳良言,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,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。
泣下沾襟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