泣下沾襟

成語拼音

qǐ xià zhān jīn

泣下沾襟成語解釋

襟衣服胸前的部分。淚水滾滾流下,沾溼衣服前襟。哭得非常悲傷。

典故出處

《屍子》卷下曾子每讀《喪禮》,泣下沾襟。”

成語典故

昔季流子向風而鼓琴,聽之者泣下沾襟。★三國魏·阮籍《樂論》

成語造句

他聽聞那悲慘的故事,內心悲痛不已,以至於泣下沾襟。

成語故事

在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 有一個小國,名叫衛國。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有着一定的治國之志,但其才能和謀略卻相對有限。在他的治理下,衛國時而強盛,時而衰弱,局勢頗爲動盪。 衛靈公手下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,名叫蘧伯玉。蘧伯玉爲人正直,心懷天下,一心爲衛國的繁榮昌盛出謀劃策。然而,衛靈公卻常常不能完全採納他的建議,導致一些決策失誤,使得衛國在與其他國家的競爭中逐漸處於劣勢。 有一次,衛國面臨着一場嚴重的危機。鄰國大軍壓境,企圖一舉吞併衛國。衛靈公在朝堂之上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,蘧伯玉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防禦和反擊策略。然而,衛靈公卻被一些讒臣的花言巧語所迷惑,沒有聽從蘧伯玉的建議,而是採取了冒險的軍事行動。 結果,衛國的軍隊在戰場上遭遇慘敗,損失慘重。國土淪陷,百姓流離失所,哀鴻遍野。蘧伯玉看到自己一心守護的國家陷入如此悲慘的境地,心中悲痛萬分。他來到城牆上,望着滿目瘡痍的國土和受苦受難的百姓,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,泣下沾襟。 他想起自己曾經多次向衛靈公進諫,苦口婆心地闡述治國之道和應對危機的方法,卻都未被重視。如今國家遭此大難,他感到無比的自責和無奈。 蘧伯玉深知,這場災難不僅是衛靈公決策的失誤,也是整個國家上下缺乏團結和智慧的結果。他暗暗發誓,即便在如此艱難的時刻,也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,幫助衛國重新崛起,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。 在後來的日子裏,蘧伯玉四處奔走,聯合各方力量,積極組織抵抗,同時不斷向衛靈公進言,希望他能吸取教訓,重新振作。經過漫長而艱苦的努力,衛國終於逐漸恢復了一些元氣,局勢慢慢穩定下來。 蘧伯玉泣下沾襟的那一刻,成爲了衛國曆史上一個令人痛心而又充滿警醒的瞬間。它讓後人明白,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,與統治者的明智決策和臣民的忠誠努力息息相關。唯有上下一心,廣納良言,才能避免悲劇的重演,走向繁榮昌盛的未來。

泣下沾襟-成語圖片

泣下沾襟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