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离众叛

成语拼音

qīn lí zhòng pàn

亲离众叛成语解释

离离开;叛背叛。众人反对,亲人背离。形容完全孤立。

典故出处

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,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
成语典故

亲离众叛,自取奔亡。★明·陆贽《翰苑集》卷二十

成语造句

他平日里自私自利,从不顾及他人感受,最终落得个亲离众叛的下场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某个时期,有一个诸侯国名为郑。郑国有一位国君,名叫郑庄公。郑庄公在位期间,国家一度繁荣昌盛,百姓安居乐业。 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郑庄公的一些行为逐渐引发了国内的矛盾。他在处理政务时,常常偏袒某些权贵,而对其他忠臣良将的建议置若罔闻。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使得朝廷内部人心惶惶,大臣们开始对他的统治产生不满。 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野心勃勃,企图篡夺王位。郑庄公明知弟弟的心思,却故意放纵他,导致共叔段的势力不断膨胀。最终,共叔段发动叛乱,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动荡。 在这场内乱中,郑庄公虽然成功地平定了叛乱,但他的统治方式和对待亲人的态度让百姓们感到失望和寒心。他为了权力,不惜牺牲亲情,使得家庭关系破裂,兄弟反目。 与此同时,郑庄公在对外交往中也频频失策。他对待邻国的态度时而强硬,时而软弱,导致与邻国的关系紧张。在与邻国的战争中,他过度消耗了国家的财力和人力,使得百姓生活困苦,民不聊生。 国内的贵族们看到国家的状况日益衰败,纷纷起来反抗郑庄公的统治。他们认为郑庄公已经失去了治理国家的能力,不能再带领郑国走向繁荣富强。而普通百姓们也对郑庄公的种种作为感到愤怒和无奈,他们不再愿意支持这样一个昏庸的君主。 最终,郑庄公陷入了亲离众叛的境地。曾经繁荣昌盛的郑国也因此陷入了混乱和衰落之中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作为一国之君,或者一个领导者,应当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,重视亲情和友情,关心百姓的疾苦,否则就会像郑庄公一样,落得个亲离众叛的下场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,只有那些以仁爱、智慧和公正治理国家的君主,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,使国家长治久安。

亲离众叛-成语图片

亲离众叛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