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離衆叛

成語拼音

qīn lí zhòng pàn

親離衆叛成語解釋

離離開;叛背叛。衆人反對,親人背離。形容完全孤立。

典故出處

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阻兵無衆,安忍無親,衆叛親離,難以濟矣。”

成語典故

親離衆叛,自取奔亡。★明·陸贄《翰苑集》卷二十

成語造句

他平日裏自私自利,從不顧及他人感受,最終落得個親離衆叛的下場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某個時期,有一個諸侯國名爲鄭。鄭國有一位國君,名叫鄭莊公。鄭莊公在位期間,國家一度繁榮昌盛,百姓安居樂業。 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鄭莊公的一些行爲逐漸引發了國內的矛盾。他在處理政務時,常常偏袒某些權貴,而對其他忠臣良將的建議置若罔聞。這種不公平的待遇使得朝廷內部人心惶惶,大臣們開始對他的統治產生不滿。 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野心勃勃,企圖篡奪王位。鄭莊公明知弟弟的心思,卻故意放縱他,導致共叔段的勢力不斷膨脹。最終,共叔段發動叛亂,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動盪。 在這場內亂中,鄭莊公雖然成功地平定了叛亂,但他的統治方式和對待親人的態度讓百姓們感到失望和寒心。他爲了權力,不惜犧牲親情,使得家庭關係破裂,兄弟反目。 與此同時,鄭莊公在對外交往中也頻頻失策。他對待鄰國的態度時而強硬,時而軟弱,導致與鄰國的關係緊張。在與鄰國的戰爭中,他過度消耗了國家的財力和人力,使得百姓生活困苦,民不聊生。 國內的貴族們看到國家的狀況日益衰敗,紛紛起來反抗鄭莊公的統治。他們認爲鄭莊公已經失去了治理國家的能力,不能再帶領鄭國走向繁榮富強。而普通百姓們也對鄭莊公的種種作爲感到憤怒和無奈,他們不再願意支持這樣一個昏庸的君主。 最終,鄭莊公陷入了親離衆叛的境地。曾經繁榮昌盛的鄭國也因此陷入了混亂和衰落之中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作爲一國之君,或者一個領導者,應當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,重視親情和友情,關心百姓的疾苦,否則就會像鄭莊公一樣,落得個親離衆叛的下場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,只有那些以仁愛、智慧和公正治理國家的君主,才能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,使國家長治久安。

親離衆叛-成語圖片

親離衆叛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