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途知返
成语拼音
- mí tú zhī fǎn
迷途知返成语解释
- 迷途:迷失道路;返:回来。迷了路知道回来。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,知道改正。
典故出处
- 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术传》:“以身试祸,岂不痛哉!若迷而知反,尚可以免。”
成语典故
-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非常有名的。虽然其家世代为官,但他八岁丧父,十二岁丧母,家境非常贫寒。而陶渊明人穷志不短,勤奋读书。后来,他在叔父的引荐下成为彭泽(今属江西)县令。然而,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,上任没几天便思念故土,想辞官归去。他觉得,出来当官只是为了糊口,可衣食无忧之后却由于所做之事违反了内心本意,非常痛苦。不久,陶渊明的妹妹在武昌(今河北鄂城)去世。他想立刻去吊唁,于是辞去了官职。就这样,陶渊明仅当了八十多天的官就又过上了田园生活。又据记载,陶渊明是因不肯屈从于郡里派来的一个盛气凌人的督邮,才交出官印,隐居田园的。陶渊明隐居后,便写下了《归去来兮辞》,也就是成语迷途知返的出处。在这篇赋的序中,他总结了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,认识到过去虽已无可挽回,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弥补。意思是出来当官已错,现在归隐还来得及。自己确实迷失了道路,好在虽迷了路但还知道回来。他的许多田园诗正是在此之后创作出来的。
成语造句
- 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度迷失方向,但最终还是迷途知返,重新找回了正确的人生轨迹。
成语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年轻人叫李明。他生活在一个繁华的小镇上,家境殷实,从小备受宠爱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李明逐渐变得有些骄纵和贪玩。他开始结交一些不务正业的朋友,整天跟着他们四处游荡,沉迷于吃喝玩乐之中。他不再用心读书,对家中的生意也毫不关心。
时光匆匆流逝,李明的行为越来越离谱。他常常彻夜不归,花天酒地,将家中的钱财肆意挥霍。他的父母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多次劝说他要改过自新,但李明却根本听不进去,依然我行我素。
直到有一天,李明和他的那些朋友因为一次争执,与另一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。这场冲突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斗殴,李明在混乱中受了重伤。躺在病床上的他,看着满脸忧愁的父母,心中第一次有了深深的悔恨。
在养伤的日子里,李明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。他想起了曾经读过的那些历史典籍,想起了许多古人因为迷途不返而最终落得悲惨下场的故事。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生活下去了,必须要做出改变。
于是,伤好后的李明毅然决然地与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断绝了关系。他重新回到家中,开始用心读书,学习经营之道。他每天起早贪黑,努力弥补自己曾经荒废的时光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李明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。他不仅学业有成,还帮助父亲把家中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。他的父母看到他的转变,欣慰不已。
李明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小镇,人们都对他的迷途知返表示赞赏。而李明也深知,这次的转变是多么的来之不易。他明白,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,但只要能够及时认识到错误,并且有勇气改正,就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,重新走上正轨。
正如古人云:“亡羊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李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。他的经历也让人们明白,无论何时何地,只要我们愿意迷途知返,就永远都有机会重新开始,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。
迷途知返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