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途知返
成語拼音
- mí tú zhī fǎn
迷途知返成語解釋
- 迷途:迷失道路;返:回來。迷了路知道回來。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,知道改正。
典故出處
- 《三國志·魏志·袁術傳》:“以身試禍,豈不痛哉!若迷而知反,尚可以免。”
成語典故
-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是非常有名的。雖然其家世代爲官,但他八歲喪父,十二歲喪母,家境非常貧寒。而陶淵明人窮志不短,勤奮讀書。後來,他在叔父的引薦下成爲彭澤(今屬江西)縣令。然而,陶淵明本性熱愛自然,上任沒幾天便思念故土,想辭官歸去。他覺得,出來當官只是爲了餬口,可衣食無憂之後卻由於所做之事違反了內心本意,非常痛苦。不久,陶淵明的妹妹在武昌(今河北鄂城)去世。他想立刻去弔唁,於是辭去了官職。就這樣,陶淵明僅當了八十多天的官就又過上了田園生活。又據記載,陶淵明是因不肯屈從於郡裏派來的一個盛氣凌人的督郵,才交出官印,隱居田園的。陶淵明隱居後,便寫下了《歸去來兮辭》,也就是成語迷途知返的出處。在這篇賦的序中,他總結了自己走過的生活道路,認識到過去雖已無可挽回,但未來的事還來得及彌補。意思是出來當官已錯,現在歸隱還來得及。自己確實迷失了道路,好在雖迷了路但還知道回來。他的許多田園詩正是在此之後創作出來的。
成語造句
- 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度迷失方向,但最終還是迷途知返,重新找回了正確的人生軌跡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年輕人叫李明。他生活在一個繁華的小鎮上,家境殷實,從小備受寵愛。
隨着年齡的增長,李明逐漸變得有些驕縱和貪玩。他開始結交一些不務正業的朋友,整天跟着他們四處遊蕩,沉迷於喫喝玩樂之中。他不再用心讀書,對家中的生意也毫不關心。
時光匆匆流逝,李明的行爲越來越離譜。他常常徹夜不歸,花天酒地,將家中的錢財肆意揮霍。他的父母看在眼裏,急在心裏,多次勸說他要改過自新,但李明卻根本聽不進去,依然我行我素。
直到有一天,李明和他的那些朋友因爲一次爭執,與另一羣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。這場衝突最終演變成了一場鬥毆,李明在混亂中受了重傷。躺在病牀上的他,看着滿臉憂愁的父母,心中第一次有了深深的悔恨。
在養傷的日子裏,李明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往。他想起了曾經讀過的那些歷史典籍,想起了許多古人因爲迷途不返而最終落得悲慘下場的故事。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地生活下去了,必須要做出改變。
於是,傷好後的李明毅然決然地與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斷絕了關係。他重新回到家中,開始用心讀書,學習經營之道。他每天起早貪黑,努力彌補自己曾經荒廢的時光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李明終於有了很大的進步。他不僅學業有成,還幫助父親把家中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。他的父母看到他的轉變,欣慰不已。
李明的故事傳遍了整個小鎮,人們都對他的迷途知返表示讚賞。而李明也深知,這次的轉變是多麼的來之不易。他明白,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犯錯,但只要能夠及時認識到錯誤,並且有勇氣改正,就一定能夠找到正確的方向,重新走上正軌。
正如古人云:“亡羊補牢,未爲遲也。”李明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真諦。他的經歷也讓人們明白,無論何時何地,只要我們願意迷途知返,就永遠都有機會重新開始,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。
迷途知返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