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仁得仁

成语拼音

qiú rén dé rén

求仁得仁成语解释

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。

典故出处

《论语·述而》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”

成语典故

君所谓求仁得仁,亦复何怨老夫耄矣,不能驱役鬼神,预人家儿女事。★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七

成语造句

他一生都在为帮助他人而努力,从未计较个人得失,最终求仁得仁,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战国时期,有一位名叫伯夷的仁人志士。 伯夷出生于贵族之家,本可享受荣华富贵,但他却心怀天下,对百姓的疾苦深感同情。当时,周朝兴起,商朝衰败,周武王决定兴兵伐纣。伯夷认为,以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君主是不合道义的。 然而,周武王的军队势如破竹,最终推翻了商朝,建立了周朝。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,为了坚守自己心中的道义,决定隐居于首阳山中,不再食周粟,靠采薇为生。 在山中的日子艰苦异常,可伯夷从未有过丝毫后悔。他坚信自己所追求的仁道,即便生活困顿,也矢志不渝。有人曾劝他顺应时势,出山为官,享受荣华富贵。但伯夷坚决拒绝,他说:“吾志在求仁,今虽贫苦,然求仁得仁,又何怨乎?” 时光流转,伯夷和叔齐的身体日渐衰弱。最终,他们在饥寒交迫中离开了人世。但他们坚守仁义的精神,却流传于世,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。 后世的诸多学者和仁人志士,在提及伯夷叔齐时,无不感慨他们求仁得仁的坚定信念。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仁义的执着追求,让“求仁得仁”这个成语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每当社会动荡,道德沦丧之时,人们总会想起伯夷叔齐的故事,从中汲取力量,坚守内心的善良和正义。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,只要我们坚定地追求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,无论结果如何,都能做到问心无愧,因为我们求仁得仁,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求仁得仁-成语图片

求仁得仁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