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泰去甚

成语拼音

qù tài qù shèn

去泰去甚成语解释

泰、甚过分。适可而止,不可过分。

典故出处

语出《老子》天下神器不可为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……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”

成语典故

匪朴匪斵,去泰去甚。★晋·左思《魏都赋》

成语造句

我们为人处世应该遵循适度原则,切不可过度追求,要懂得去泰去甚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之间纷争不断,局势动荡不安。 有一个名叫卫国的小国,其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一定的治国之志,但在处理政务和对待臣民时,却常常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。 卫灵公身边有两位大臣,一位名叫子良,为人忠厚,行事稳健;另一位名叫史鱼,性格刚直,直言敢谏。 子良在处理政务时,总是以温和、包容的方式对待各方势力,力求维持国家的稳定与和谐。然而,这种方式在某些时候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,导致国家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。 史鱼则对这种情况深感不满,他多次向卫灵公进谏,指出子良的做法存在的弊端,认为应该采取更为严厉的手段来惩治那些不法之徒和贪婪之臣。 卫灵公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之间犹豫不决,他既欣赏子良的温和,又认同史鱼的正直。 有一次,卫国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危机。外敌入侵,国内又有奸臣趁机煽动民心,企图夺权篡位。子良主张通过谈判和妥协来解决问题,避免战争带来更多的伤亡和破坏。史鱼则坚决反对,他认为对敌人的妥协就是对国家的背叛,必须以强硬的手段予以回击。 在这关键时刻,卫灵公最终还是采纳了史鱼的建议,决定奋起抵抗外敌。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,卫国成功击退了外敌,保住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。 然而,在这场危机过后,卫灵公开始反思自己的治国之道。他意识到,无论是子良的温和还是史鱼的强硬,都不能走向极端。在治理国家时,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,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,去泰去甚,不可过度偏向某一方。 正如《论语》中所云:“过犹不及。”过度的温和可能导致纵容邪恶,过度的强硬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冲突。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,去除极端,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 卫灵公从这次经历中吸取了教训,在之后的治国理政中,更加注重平衡各方利益,去泰去甚,使卫国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。

去泰去甚-成语图片

去泰去甚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