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起而攻之

成语拼音

qún qǐ ér gōng zhī

群起而攻之成语解释

大家都起来攻击它,反对它。

典故出处

《论语·先进》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”

成语典故

他品行恶劣,难怪大家会群起而攻之,他这是咎由自取。

成语造句

面对那些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,大家纷纷挺身而出,群起而攻之。

成语故事

在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动荡不安。有一个小国,名叫卫。卫国虽小,但国内有一位权势极大的大臣,名叫李兑。 李兑凭借着自己的权谋和手段,在卫国朝堂上独揽大权,肆意妄为。他不仅欺压同僚,还对百姓横征暴敛,弄得民不聊生,怨声载道。 然而,朝中并非所有人都甘愿屈服于李兑的淫威之下。有一位名叫子产的忠臣,他为人正直,心系国家和百姓。子产看到李兑的种种恶行,心中悲愤不已,多次向国君进谏,希望国君能够惩治李兑,重振朝纲。但国君性格懦弱,畏惧李兑的势力,对子产的谏言置之不理。 子产深知,仅凭自己一人之力,难以对抗李兑。于是,他开始暗中联络那些同样对李兑心怀不满的大臣和将领。他们在私下里频繁会面,商讨对策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,子产等人终于决定挺身而出,不再容忍李兑的胡作非为。 在一次朝会上,子产率先站出来,当着国君和满朝文武的面,义正言辞地揭露了李兑的罪行。他慷慨激昂地说道:“李兑专权跋扈,鱼肉百姓,致使国家乌烟瘴气,若再不加以制止,卫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!”其他大臣和将领们也纷纷响应,群起而攻之。他们一个个列举李兑的罪状,声讨他的恶行。 起初,李兑还妄图狡辩,试图为自己开脱。但面对众人的齐声指责,他渐渐变得理屈词穷,神色慌张。最终,国君在众人的压力下,不得不下令将李兑治罪。 卫国经过这一番整顿,终于清除了奸佞,朝政得以清明,百姓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安宁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面对恶势力,只要人们团结一心,群起而攻之,就一定能够战胜邪恶,迎来正义和光明。正如《战国策》中所说:“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”当众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,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,无坚不摧。

群起而攻之-成语图片

群起而攻之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