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
成语拼音
- ràng lǐ yī cùn ,dé lǐ yī chǐ
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成语解释
- 比喻以礼相让,事虽微而获益必大。
典故出处
- 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《礼让令》里谚曰‘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。’斯合经之要矣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与人交往中,若能时常怀有谦逊之心,凡事不与人争强好胜,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尊重和善意,正所谓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安陵的小诸侯国。这个国家虽然不大,但人民安居乐业,国风淳朴。
安陵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,名叫子虚。子虚为人谦逊有礼,深受国君和百姓的敬重。
有一次,安陵国与邻国发生了边界争端。双方互不相让,剑拔弩张,战争一触即发。子虚深知战争一旦爆发,遭殃的必定是两国的百姓,于是他主动请缨,前往邻国商谈解决争端之事。
邻国的国君见到子虚前来,心中颇有几分不屑,认为安陵国是示弱之举。然而,子虚在商谈过程中,始终彬彬有礼,言辞恳切。他并未强硬地要求对方退让,而是先对邻国的繁荣和国君的英明表示了赞赏。
面对子虚的谦逊,邻国国君的态度逐渐缓和。子虚这才委婉地阐述了安陵国的立场,并且提出了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。他主动表示安陵国愿意在边界问题上“让礼一寸”,做出一定的让步。
邻国国君被子虚的诚意所打动,也意识到和平解决争端对于两国的重要性。最终,邻国国君不仅接受了子虚提出的方案,还决定在子虚让步的基础上,自己也后退一尺,以示友好和尊重。
就这样,一场可能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消弭于无形,两国化干戈为玉帛,重新恢复了友好的邦交。
此事之后,子虚“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”的事迹在各国之间流传开来,成为了千古美谈。人们纷纷称赞子虚的智慧和品德,也明白了在与人交往中,适当的谦逊和礼让往往能够换来更大的尊重和回报。
正如《论语》中所云:“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。”子虚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礼的力量,让人们看到了谦逊和宽容所带来的积极影响。他的故事也警示着后人,在面对纷争和矛盾时,莫要一味强硬相争,有时候“让礼一寸”,反而能够收获“得礼一尺”的美好结局。
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