辱身败名

成语拼音

rǔ shēn bài míng

辱身败名成语解释

指自身受辱,名声败坏。

典故出处

《说岳全传》第三一回一旦失手,辱身败名,是为不智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为了一时的利益而不择手段,最终只能是辱身败名,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将领,他出生于将门世家,其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。 李陵自幼习武,熟读兵书,满怀报国之志。汉武帝时期,边境时常受到匈奴侵扰,战火纷飞。李陵主动请缨,率领五千步兵出征匈奴。 起初,李陵的军队作战勇猛,多次击退匈奴的进攻,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。然而,在一次深入敌军腹地的作战中,李陵的军队遭遇了匈奴主力的包围。 尽管李陵和他的士兵们拼死抵抗,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,且援兵迟迟未到,最终李陵的军队陷入了绝境。在弹尽粮绝、伤亡惨重的情况下,李陵为了保全剩余士兵的性命,无奈选择了投降匈奴。 此事传回朝廷,引起了轩然大波。满朝文武纷纷指责李陵辱身败名,认为他身为将领,应该战死沙场,而不是投降敌军,这是对国家和家族的极大耻辱。 然而,也有一些人对李陵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。他们认为李陵以五千步兵对抗匈奴数万大军,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。他的投降或许是出于无奈,而非真心背叛国家。 但无论如何,李陵投降匈奴的行为,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,无疑是辱身败名之举。他的名字从此被刻上了耻辱的印记,家族也因此蒙羞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李陵的故事成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案例。它让我们看到,在战争的残酷和命运的无常面前,一个人的选择往往会决定他的声誉和历史地位。辱身败名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,它不仅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,还会给家族和国家带来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。 我们应当以李陵为鉴,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,在面对困境和抉择时,要慎重考虑,切不可因一时之利或一时之困,而做出辱身败名的行为,以免留下千古骂名。

辱身败名-成语图片

辱身败名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