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主出奴
成语拼音
- rù zhǔ chū nú
入主出奴成语解释
- 原意是崇信了一种学说,必然排斥另一种学说;把前者奉为主人,把后者当作奴仆◇比喻学术思想上的宗派主义。
典故出处
- 唐·韩愈《原道》入于彼,必出于此;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;入者附之,出者污之。”
成语典故
- 往往持以树门户,入主出奴,视他文人未尝显然标三先生为宗主者。★清·平步清《霞外捃屑》卷七
成语造句
- 学术研究应当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,不能有入主出奴的偏见,否则难以得出真实且有价值的结论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两个相邻的国家,分别叫做卫和郑。卫国的国君是一个心胸狭隘、独断专行之人,而郑国的国君则睿智开明、善于纳谏。
卫国国君身边有一群阿谀奉承的臣子,他们为了迎合国君的心意,常常排斥不同的意见和人才。只要是国君喜欢的,他们就极力吹捧;国君不喜欢的,他们就百般诋毁。
在卫国的朝堂上,经常会有各种争论。有一位名叫李贤的大臣,他为人正直,敢于直言进谏,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良策。然而,国君却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,那些谄媚的臣子更是趁机攻击李贤,说他的想法不切实际,是在扰乱朝纲。
相反,郑国的国君非常重视人才,无论出身贵贱,只要有真才实学,都能得到重用。有一个平民出身的谋士叫张智,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国家的忠诚,为郑国出谋划策,使得郑国日益强大。
卫国国君听闻郑国的繁荣昌盛,心中嫉妒不已,于是决定出兵攻打郑国。卫国的军队在出征前,李贤再次进谏,指出此时出兵并非明智之举,因为国内民生凋敝,军队也未做好充分准备。但国君却认为李贤是在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,不仅不听,还将他打入大牢。
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,卫国军队大败而归,国内更是陷入了混乱。百姓怨声载道,纷纷指责国君的错误决策。而那些曾经吹捧国君的臣子们,此时为了自保,纷纷推卸责任。
在这个故事中,卫国国君和他的臣子们“入主出奴”,只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是非,排斥真正有才能和正确意见的人,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败。而郑国国君能够广纳贤才,不以个人喜好来决定取舍,使得郑国走向繁荣富强。这也警示后人,在面对各种意见和人才时,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,切不可“入主出奴”,否则必将自食恶果。
入主出奴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