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命而俯

成语拼音

sān mìng ér fǔ

三命而俯成语解释

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,态度也愈加谦虚。

典故出处

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面对功名利禄时,他没有迷失自我,始终保持清醒,深知应像古人那般三命而俯,谦逊为人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有一位备受尊敬的贤臣,名叫正考父。 正考父出生于鲁国的一个贵族家庭,但他却毫无骄奢之气,始终秉持着谦逊与敬畏之心。他在鲁国为官期间,经历了多次职位的升迁,然而每一次晋升,他的态度都愈发恭谨。 当正考父第一次被任命为官时,他就深知责任重大,丝毫不敢懈怠。他日夜操劳,为百姓谋福祉,为国家尽心力。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和卓越才能,很快得到了再次晋升的机会。 这一次,他没有因为职位的提高而沾沾自喜,反而更加谨小慎微。他深知权力越大,责任越重,稍有不慎便可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灾难。于是,他在自家的鼎上铸下了这样的铭文:“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。循墙而走,亦莫余敢侮。饘于是,鬻于是,以糊余口。”意思是,第一次接受任命时,他低头曲背;第二次接受任命时,他弯腰鞠躬;第三次接受任命时,他俯下身子,几乎要贴到地面了。平时走路,他总是沿着墙根快步前行,即使这样,也没有人敢欺侮他。生活中,他只靠这个鼎煮粥糊口,维持生计。 正考父以“三命而俯”的态度,展现了极高的修养和品德。他的谦逊并非伪装,而是发自内心对职责的敬畏,对民众的尊重。他深知高位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考验,而非享受特权和荣耀的机会。 在那个时代,许多贵族官员一旦获得权力,便趾高气扬、鱼肉百姓。但正考父却截然不同,他用自己的行动为众人树立了榜样。他的事迹在鲁国传颂开来,成为了官员们学习的典范。 正考父的故事告诉我们,无论身处何种高位,都应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。权力并非用来炫耀和放纵的工具,而是服务民众、造福社会的责任。只有像正考父这样“三命而俯”,才能赢得民众的真心拥护,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。 如今,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就和事业发展的道路上,也应当铭记正考父的精神。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功,都不应骄傲自满,而应以谦卑的姿态继续前行,不断完善自我,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三命而俯-成语图片

三命而俯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