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命而俯

成語拼音

sān mìng ér fǔ

三命而俯成語解釋

舊是指官職步步上升,態度也愈加謙虛。

典故出處

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面對功名利祿時,他沒有迷失自我,始終保持清醒,深知應像古人那般三命而俯,謙遜爲人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有一位備受尊敬的賢臣,名叫正考父。 正考父出生於魯國的一個貴族家庭,但他卻毫無驕奢之氣,始終秉持着謙遜與敬畏之心。他在魯國爲官期間,經歷了多次職位的升遷,然而每一次晉升,他的態度都愈發恭謹。 當正考父第一次被任命爲官時,他就深知責任重大,絲毫不敢懈怠。他日夜操勞,爲百姓謀福祉,爲國家盡心力。由於他的出色表現和卓越才能,很快得到了再次晉升的機會。 這一次,他沒有因爲職位的提高而沾沾自喜,反而更加謹小慎微。他深知權力越大,責任越重,稍有不慎便可能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災難。於是,他在自家的鼎上鑄下了這樣的銘文:“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。循牆而走,亦莫餘敢侮。饘於是,鬻於是,以糊餘口。”意思是,第一次接受任命時,他低頭曲背;第二次接受任命時,他彎腰鞠躬;第三次接受任命時,他俯下身子,幾乎要貼到地面了。平時走路,他總是沿着牆根快步前行,即使這樣,也沒有人敢欺侮他。生活中,他只靠這個鼎煮粥餬口,維持生計。 正考父以“三命而俯”的態度,展現了極高的修養和品德。他的謙遜並非僞裝,而是發自內心對職責的敬畏,對民衆的尊重。他深知高位意味着更多的責任和考驗,而非享受特權和榮耀的機會。 在那個時代,許多貴族官員一旦獲得權力,便趾高氣揚、魚肉百姓。但正考父卻截然不同,他用自己的行動爲衆人樹立了榜樣。他的事蹟在魯國傳頌開來,成爲了官員們學習的典範。 正考父的故事告訴我們,無論身處何種高位,都應保持謙遜和敬畏之心。權力並非用來炫耀和放縱的工具,而是服務民衆、造福社會的責任。只有像正考父這樣“三命而俯”,才能贏得民衆的真心擁護,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。 如今,我們在追求個人成就和事業發展的道路上,也應當銘記正考父的精神。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功,都不應驕傲自滿,而應以謙卑的姿態繼續前行,不斷完善自我,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
三命而俯-成語圖片

三命而俯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