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牲五鼎
成语拼音
- sān shēng wǔ dǐng
三牲五鼎成语解释
- 原形容祭品丰盛。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。
典故出处
-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蔡公逼伯喈赴试》三牲五鼎供朝夕,须胜似啜菽并饮水。”
成语典故
- 纸灰起归何处?摆列着三牲五鼎,止不住短叹长吁。★明·冯惟敏《端正好·涞邑初度自述》套曲
成语造句
- 他过去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,每日饮食堪比三牲五鼎,如今却家道中落,只能粗茶淡饭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祭祀乃是极为重要之事,其规格与祭品都有着严格的规定。而“三牲五鼎”这个成语,便与这庄重的祭祀礼仪有着紧密的联系。
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,有一个名叫卫国的诸侯国。卫国有一位大夫,名唤公孙朝。公孙朝家资丰厚,生活奢靡,然而在朝堂之上却并无多少建树。
有一年,卫国遭遇天灾,粮食歉收,百姓生活困苦。国君为此忧心忡忡,下令官员们节俭用度,以救济灾民。可公孙朝却依旧我行我素,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。
在一次家族的祭祀活动中,公孙朝竟然准备了极为丰盛的祭品,那场面可谓是“三牲五鼎”。所谓“三牲”,便是指牛、羊、猪;“五鼎”则是指盛着不同佳肴的五只鼎。这样的规格,在当时只有极为重要的祭祀或者贵族中的高等礼仪才能使用。
此事很快传到了国君耳中,国君大怒。他将公孙朝召至殿前,严厉斥责道:“如今国家正处危难之际,百姓饥寒交迫,你身为大夫,不思为国分忧,为民解困,反而在祭祀时如此铺张浪费,违背礼仪。你可知罪?”公孙朝却不以为然,还辩称这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。
国君听闻更是气愤,说道:“真正的敬意,并非在于祭品的丰盛,而在于心中的敬畏和对百姓的关爱。你如此行为,不仅违背了礼仪,更是丧失了作为大夫的良知和责任。”随后,国君下令对公孙朝予以处罚,并将其多余的财物用于救灾。
此事传出后,卫国的百姓纷纷称赞国君的英明决断,而公孙朝则成为了众人唾弃的对象。从此,“三牲五鼎”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,用以形容那些铺张浪费、追求奢华排场之人。
这也让我们明白,无论身处何时何地,都应当遵循礼仪规范,不可肆意妄为,更应将精力和财富用在有意义、有价值的事情上,方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。
三牲五鼎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