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头对案

成语拼音

sān tóu duì àn

三头对案成语解释

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,讲清楚事情真相。

典故出处

郭宝昌《大宅门》第二十八章白氏三兄弟‘三头对案’,现场监督,明唱明记核查账簿,那情景很是庄重。”

成语典故

这件事情我们三头对案,一次弄清,从此毫无瓜葛。

成语造句

这件事情十分复杂,为了弄清楚真相,必须要当事人都到场,三头对案,才能解决问题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,生活着三位性格迥异的人物。一位是名叫李福的富商,他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和圆滑的手段,积累了巨额的财富,在当地颇有权势;另一位是名叫王昊的秀才,饱读诗书,才华横溢,却因家境贫寒,一直未能考取功名;还有一位是名叫赵四的地痞无赖,平日里游手好闲,专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。 这一天,小镇上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盗窃案。李福家中的一箱珍贵珠宝不翼而飞,他怒不可遏,立刻报了官。县令接案后,经过一番调查,发现王昊和赵四都有作案嫌疑。 王昊被怀疑是因为他最近手头拮据,急需钱财;而赵四则是因为他的恶名在外,有盗窃的前科。 县令将三人传唤至县衙大堂,准备三头对案,查明真相。 大堂之上,李福气势汹汹,一口咬定是王昊和赵四其中一人偷了他的珠宝。王昊则大呼冤枉,他声泪俱下地说道:“大人明察,学生虽贫困,但一直秉持着读书人的操守,绝不可能做出这等鸡鸣狗盗之事。”赵四则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,狡辩道:“大人,我赵四虽说平日里有些小过错,但这盗窃珠宝的罪名可不能随便往我头上扣啊!” 县令眉头紧锁,思考着如何才能让真相水落石出。他先对王昊问道:“案发当日,你在何处?可有证人?”王昊答道:“学生当日一直在家中读书,并未外出,只是家中无人可为我作证。” 接着,县令又转向赵四:“你呢?”赵四眼珠一转,说道:“大人,我那天和几个朋友在酒馆喝酒,他们可以为我作证。” 县令派人去传唤赵四所说的证人,结果发现那些所谓的证人都是他的狐朋狗友,证词不可轻信。 此时,县令陷入了沉思。他深知此案不能轻易定夺,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。于是,他再次派人仔细勘查李福家中,终于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发现了一枚玉佩,经过辨认,这玉佩正是赵四平日里随身携带之物。 在铁证面前,赵四终于低下了头,承认了自己的罪行。 这起案件最终得以真相大白,正义得以伸张。而“三头对案”这个成语,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故事,形象地描绘了在处理纠纷和案件时,让各方当事人当面质证,以查明真相的情景。它提醒着后人,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,要保持冷静和公正,通过充分的调查和质证,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。

三头对案-成语图片

三头对案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