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严壁垒

成语拼音

sēn yán bì lěi

森严壁垒成语解释

原指军事戒备严密。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。

典故出处

毛泽东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面对敌人的进攻时,我方迅速构建防御工事,形成了森严壁垒,让敌人难以突破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个国家名叫卫国。卫国地处中原,土地肥沃,物产丰富,但也因此常常成为周边列强觊觎的目标。 当时,卫国的国君是卫庄公,他虽然有一定的治国才能,但性格优柔寡断,在面对外部威胁时,常常举棋不定。 某一年,北方的强国赵国突然集结大军,气势汹汹地朝着卫国边境逼近。赵国的军队训练有素,装备精良,来势汹汹。卫庄公得知这个消息后,顿时慌了神,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。 大臣们分成了两派,一派主张求和,认为卫国实力弱小,无法与赵国抗衡,不如送上丰厚的礼物,祈求赵国退兵;另一派则坚决主战,认为卫国虽然弱小,但也不能轻易屈服,应该奋起抵抗,保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。 卫庄公在两派之间犹豫不决,迟迟无法做出决定。就在这时,一位名叫公孙杵臼的大臣站了出来,他慷慨激昂地说道:“陛下,如今赵国大军压境,我们绝不能退缩。我们应该迅速整顿军备,加强防御,在边境筑起森严壁垒,让赵国知道我们卫国虽小,但也有保卫家园的决心和勇气!” 公孙杵臼的一番话,让卫庄公如梦初醒。他决定听从公孙杵臼的建议,立即下令在边境地区集结军队,加固城墙,设置陷阱,准备抵御赵国的进攻。 卫国的军民们同仇敌忾,纷纷响应国君的号召。士兵们日夜操练,百姓们也纷纷为军队提供物资和支持。在很短的时间内,卫国的边境就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,城墙上布满了弓箭手,城下挖了深深的壕沟,可谓是森严壁垒。 赵国的军队抵达边境后,看到卫国如此严密的防御,心中也不禁有些忌惮。他们多次发起试探性的进攻,但都被卫国的军队击退。赵国的将领见卫国防守如此严密,久攻不下,而且士兵们士气逐渐低落,粮草也开始短缺,无奈之下,只好下令撤军。 卫国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严密的防御,成功地抵御了赵国的侵略,保卫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。 从此以后,“森严壁垒”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,用来形容防御工事坚固严密,也比喻界限分明,不可逾越。它提醒着后人,在面对困难和威胁时,只要团结一致,做好充分的准备,就能抵御强敌,保卫自己的家园。

森严壁垒-成语图片

森严壁垒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