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嚴壁壘

成語拼音

sēn yán bì lěi

森嚴壁壘成語解釋

原指軍事戒備嚴密。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。

典故出處

毛澤東《西江月·井岡山》早已森嚴壁壘,更加衆志成城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面對敵人的進攻時,我方迅速構建防禦工事,形成了森嚴壁壘,讓敵人難以突破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國家名叫衛國。衛國地處中原,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但也因此常常成爲周邊列強覬覦的目標。 當時,衛國的國君是衛莊公,他雖然有一定的治國才能,但性格優柔寡斷,在面對外部威脅時,常常舉棋不定。 某一年,北方的強國趙國突然集結大軍,氣勢洶洶地朝着衛國邊境逼近。趙國的軍隊訓練有素,裝備精良,來勢洶洶。衛莊公得知這個消息後,頓時慌了神,急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。 大臣們分成了兩派,一派主張求和,認爲衛國實力弱小,無法與趙國抗衡,不如送上豐厚的禮物,祈求趙國退兵;另一派則堅決主戰,認爲衛國雖然弱小,但也不能輕易屈服,應該奮起抵抗,保衛國家的尊嚴和領土。 衛莊公在兩派之間猶豫不決,遲遲無法做出決定。就在這時,一位名叫公孫杵臼的大臣站了出來,他慷慨激昂地說道:“陛下,如今趙國大軍壓境,我們絕不能退縮。我們應該迅速整頓軍備,加強防禦,在邊境築起森嚴壁壘,讓趙國知道我們衛國雖小,但也有保衛家園的決心和勇氣!” 公孫杵臼的一番話,讓衛莊公如夢初醒。他決定聽從公孫杵臼的建議,立即下令在邊境地區集結軍隊,加固城牆,設置陷阱,準備抵禦趙國的進攻。 衛國的軍民們同仇敵愾,紛紛響應國君的號召。士兵們日夜操練,百姓們也紛紛爲軍隊提供物資和支持。在很短的時間內,衛國的邊境就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,城牆上佈滿了弓箭手,城下挖了深深的壕溝,可謂是森嚴壁壘。 趙國的軍隊抵達邊境後,看到衛國如此嚴密的防禦,心中也不禁有些忌憚。他們多次發起試探性的進攻,但都被衛國的軍隊擊退。趙國的將領見衛國防守如此嚴密,久攻不下,而且士兵們士氣逐漸低落,糧草也開始短缺,無奈之下,只好下令撤軍。 衛國憑藉着堅定的決心和嚴密的防禦,成功地抵禦了趙國的侵略,保衛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。 從此以後,“森嚴壁壘”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,用來形容防禦工事堅固嚴密,也比喻界限分明,不可逾越。它提醒着後人,在面對困難和威脅時,只要團結一致,做好充分的準備,就能抵禦強敵,保衛自己的家園。

森嚴壁壘-成語圖片

森嚴壁壘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