歃血为盟

成语拼音

shà xuè wéi méng

歃血为盟成语解释

歃血古代会盟,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,表示诚意;盟宣誓缔约。。泛指发誓订盟。

典故出处

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‘取鸡狗马之血来。’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,曰‘王当歃血而定从,次者吾君,次者遂。’”

成语典故

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,珠槃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。★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二幕

成语造句

在那动荡的年代,各路豪杰为了共同的理想,决定摒弃前嫌,歃血为盟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,诸侯纷争,局势动荡不安。 有两个诸侯国,分别是卫国和鲁国。卫国地处中原,土地肥沃,资源丰富,但近年来由于国君的昏庸无能,国内政治腐败,民不聊生。鲁国则相对弱小,但国君励精图治,国内政治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。 卫国的国君觊觎鲁国的土地和财富,欲起兵攻打鲁国。鲁国国君深知卫国兵力强盛,若正面交锋,鲁国必败无疑。于是,鲁国国君决定派出使者,前往卫国求和,希望能避免这场战争。 卫国国君见鲁国主动求和,态度十分傲慢,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,要求鲁国割让大片土地,并献上无数珍宝。鲁国使者据理力争,然而卫国国君不为所动。 就在鲁国陷入绝境之时,鲁国一位智慧超群的大臣提出了一个计策。他建议鲁国国君邀请卫国国君在两国边境举行会盟,以商讨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。卫国国君自以为胜券在握,欣然应允。 会盟当日,两国国君带着各自的大臣和士兵来到约定地点。鲁国国君诚恳地表达了希望和平共处的愿望,卫国国君却依旧咄咄逼人。就在这时,鲁国国君突然提出,为了表示双方的诚意,应当歃血为盟。卫国国君心想,这不过是个形式,便同意了。 双方准备好祭礼,将牛宰杀,取牛血盛入玉制的器皿中。鲁国国君率先举杯,将牛血一饮而尽,并发誓若违背盟约,愿受天谴。卫国国君见状,也跟着喝下牛血发誓。 然而,就在卫国国君喝完牛血的瞬间,鲁国事先埋伏在四周的士兵突然杀出。卫国国君大惊失色,这才明白中了鲁国的计。但此时,卫国军队已陷入混乱,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。最终,卫国军队大败而归,卫国国君也在战乱中受伤。 经此一役,卫国元气大伤,再也无力侵犯鲁国。而鲁国则凭借着智慧和勇气,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。 从此,“歃血为盟”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,用以形容人们为了表示坚定的决心和诚意,举行庄重的盟誓仪式。但这个故事也警示后人,在复杂的局势中,诚信和警惕同样重要,不可因一时的利益而掉以轻心。

歃血为盟-成语图片

歃血为盟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