旁观者清

成语拼音

páng guān zhě qīng

旁观者清成语解释

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,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。

典故出处

《旧唐书·元行冲传》:“当局称迷,傍观见审。”

成语典故

唐朝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魏征整理修订的《类礼》列为经书。唐玄宗命元澹校阅,右丞相张说认为已经有郑玄作注成为经书。元澹写《释疑》表明自己观点:郑玄的注过时了,魏征不是下棋人,他是旁观者所以注解得比较真实。

成语造句

在很多复杂的事情中,往往身处其中的人会感到困惑,而局外人却能看得更清楚,正所谓旁观者清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这样一个故事。 战国时期,齐威王有个大臣叫邹忌。邹忌身材高大,容貌俊美。有一天,他听说城北有个徐公,也是一表人才,便想和他比一比谁更俊美。邹忌先问他的妻子:“我和徐公谁更美?”妻子毫不犹豫地说:“当然是你更美。”邹忌又问他的妾,妾也说:“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。” 第二天,有客人来访,邹忌又问了同样的问题,客人也给出了和妻、妾一样的答案。然而,当徐公真正来到邹忌面前时,邹忌仔细观察后,发现自己其实不如徐公俊美。 邹忌开始思考这件事,他意识到妻子说他美是因为爱他,妾说他美是因为怕他,而客人说他美则是有求于他。他由此想到,君主在治理国家时,也可能会因为身边人的阿谀奉承而不能看清真实的情况。 于是,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,讲述了这件事,并说:“如今齐国地广人多,大王您身处宫中,被众多大臣和宫妇左右包围,他们就如同我的妻、妾和客人一样,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只说您爱听的话,而让您不能了解到真实的国情和民意。大王您应该广开言路,听取不同的意见,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旁观者清,不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,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。” 齐威王听后恍然大悟,立刻下令鼓励群臣和百姓进谏,对于直言进谏者给予重赏。从此,齐国上下人人都敢于直言,齐国也因此日益强大。 邹忌以自身的经历为引,让齐威王明白了“旁观者清”的道理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常常会陷入自己的主观世界中,难以客观地看待事物。就如同身处棋局之中,往往难以看清整个局势,而局外人却能一目了然。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,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,我们才能避免被蒙蔽,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。 历史上,也有许多君主因为不能做到“旁观者清”而导致国家衰败。比如唐玄宗后期,沉迷享乐,被奸臣环绕,听不进忠臣的谏言,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,使唐朝由盛转衰。而那些能够做到“旁观者清”的君主,则往往能开创盛世。 “旁观者清”这个成语告诉我们,在看待问题时,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,而要多角度地去思考,多参考他人的看法。这样,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,做出正确的选择。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,时刻牢记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,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力,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旁观者清-成语图片

旁观者清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