旁觀者清

成語拼音

páng guān zhě qīng

旁觀者清成語解釋

當事人被碰到的問題搞糊塗了,旁邊觀看的人卻看得很清楚。

典故出處

《舊唐書·元行衝傳》:“當局稱迷,傍觀見審。”

成語典故

唐朝大臣魏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魏徵整理修訂的《類禮》列爲經書。唐玄宗命元澹校閱,右丞相張說認爲已經有鄭玄作注成爲經書。元澹寫《釋疑》表明自己觀點:鄭玄的注過時了,魏徵不是下棋人,他是旁觀者所以註解得比較真實。

成語造句

在很多複雜的事情中,往往身處其中的人會感到困惑,而局外人卻能看得更清楚,正所謂旁觀者清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。 戰國時期,齊威王有個大臣叫鄒忌。鄒忌身材高大,容貌俊美。有一天,他聽說城北有個徐公,也是一表人才,便想和他比一比誰更俊美。鄒忌先問他的妻子:“我和徐公誰更美?”妻子毫不猶豫地說:“當然是你更美。”鄒忌又問他的妾,妾也說:“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。” 第二天,有客人來訪,鄒忌又問了同樣的問題,客人也給出了和妻、妾一樣的答案。然而,當徐公真正來到鄒忌面前時,鄒忌仔細觀察後,發現自己其實不如徐公俊美。 鄒忌開始思考這件事,他意識到妻子說他美是因爲愛他,妾說他美是因爲怕他,而客人說他美則是有求於他。他由此想到,君主在治理國家時,也可能會因爲身邊人的阿諛奉承而不能看清真實的情況。 於是,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,講述了這件事,並說:“如今齊國地廣人多,大王您身處宮中,被衆多大臣和宮婦左右包圍,他們就如同我的妻、妾和客人一樣,可能會因爲各種原因只說您愛聽的話,而讓您不能瞭解到真實的國情和民意。大王您應該廣開言路,聽取不同的意見,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旁觀者清,不被虛假的表象所迷惑,從而更好地治理國家。” 齊威王聽後恍然大悟,立刻下令鼓勵羣臣和百姓進諫,對於直言進諫者給予重賞。從此,齊國上下人人都敢於直言,齊國也因此日益強大。 鄒忌以自身的經歷爲引,讓齊威王明白了“旁觀者清”的道理。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常常會陷入自己的主觀世界中,難以客觀地看待事物。就如同身處棋局之中,往往難以看清整個局勢,而局外人卻能一目瞭然。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,多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,我們才能避免被矇蔽,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。 歷史上,也有許多君主因爲不能做到“旁觀者清”而導致國家衰敗。比如唐玄宗後期,沉迷享樂,被奸臣環繞,聽不進忠臣的諫言,最終引發了安史之亂,使唐朝由盛轉衰。而那些能夠做到“旁觀者清”的君主,則往往能開創盛世。 “旁觀者清”這個成語告訴我們,在看待問題時,我們不能僅僅依靠自己的主觀判斷,而要多角度地去思考,多參考他人的看法。這樣,我們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,做出正確的選擇。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,時刻牢記這個成語的深刻內涵,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力,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
旁觀者清-成語圖片

旁觀者清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