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木自寇
成语拼音
- shān mù zì kòu
山木自寇成语解释
- 山上的树木,因长成有用之材,而被人砍伐。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。
典故出处
- 《庄子·人世间》山木自寇也,膏火自煎也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在那片山林中,曾经繁茂的树木因过度生长而相互阻碍,最终竟出现了山木自寇的局面。
成语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宁静祥和的小山村,村子周围环绕着茂密的山林。这片山林中,树木葱茏,种类繁多,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木材。
村子里有一位名叫李福的樵夫,他每日都会进山砍柴,以此维持生计。这一天,李福像往常一样走进山林,却发现了一棵极其高大粗壮的树木,其纹理细密,材质上乘。李福心想,若是将这棵树砍下来,定能卖个好价钱。
然而,当他刚举起斧头准备砍伐时,一位路过的老者制止了他。老者说道:“年轻人,此树不可砍。”李福疑惑地问道:“为何不可?这可是难得的好木材。”老者长叹一声,解释道:“你看这山林中,普通的树木安然无恙,而这棵树因其出众的材质,反而可能引来灾祸。这正如‘山木自寇’啊!”
李福听了,却不以为然,他觉得老者太过迂腐,坚持砍倒了那棵树。他满心欢喜地将木材运到集市上出售,果然引起了众多商人的关注,很快便卖了个高价。
可不久之后,消息传到了当地一位权贵的耳中。这位权贵贪图这珍贵的木材,诬陷李福是偷盗而来,将他抓进了大牢,并夺走了卖木材所得的钱财。
李福在牢中懊悔不已,想起老者当初的告诫。他终于明白,那棵出众的树木,就如同在乱世中拥有出众才华或财富的人,容易招人嫉妒和陷害。
历史上,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,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,深知自己功高震主,可能会“山木自寇”,于是选择急流勇退,隐姓埋名,经商致富,得以善终。而同为功臣的文种,不听范蠡的劝告,继续留在勾践身边,最终被勾践赐死。
又如三国时期的杨修,聪明过人,屡次猜中曹操的心思并显露出来,最终因“山木自寇”,被曹操所杀。
在生活中,我们也应该明白,有时候过于出众或张扬,未必是一件好事。要懂得谦逊和低调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灾祸。
山木自寇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