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木自寇

成語拼音

shān mù zì kòu

山木自寇成語解釋

山上的樹木,因長成有用之材,而被人砍伐。比喻因有用而不免於禍。

典故出處

《莊子·人世間》山木自寇也,膏火自煎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那片山林中,曾經繁茂的樹木因過度生長而相互阻礙,最終竟出現了山木自寇的局面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寧靜祥和的小山村,村子周圍環繞着茂密的山林。這片山林中,樹木蔥蘢,種類繁多,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的木材。 村子裏有一位名叫李福的樵夫,他每日都會進山砍柴,以此維持生計。這一天,李福像往常一樣走進山林,卻發現了一棵極其高大粗壯的樹木,其紋理細密,材質上乘。李福心想,若是將這棵樹砍下來,定能賣個好價錢。 然而,當他剛舉起斧頭準備砍伐時,一位路過的老者制止了他。老者說道:“年輕人,此樹不可砍。”李福疑惑地問道:“爲何不可?這可是難得的好木材。”老者長嘆一聲,解釋道:“你看這山林中,普通的樹木安然無恙,而這棵樹因其出衆的材質,反而可能引來災禍。這正如‘山木自寇’啊!” 李福聽了,卻不以爲然,他覺得老者太過迂腐,堅持砍倒了那棵樹。他滿心歡喜地將木材運到集市上出售,果然引起了衆多商人的關注,很快便賣了個高價。 可不久之後,消息傳到了當地一位權貴的耳中。這位權貴貪圖這珍貴的木材,誣陷李福是偷盜而來,將他抓進了大牢,並奪走了賣木材所得的錢財。 李福在牢中懊悔不已,想起老者當初的告誡。他終於明白,那棵出衆的樹木,就如同在亂世中擁有出衆才華或財富的人,容易招人嫉妒和陷害。 歷史上,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。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,越國的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後,深知自己功高震主,可能會“山木自寇”,於是選擇急流勇退,隱姓埋名,經商致富,得以善終。而同爲功臣的文種,不聽范蠡的勸告,繼續留在勾踐身邊,最終被勾踐賜死。 又如三國時期的楊修,聰明過人,屢次猜中曹操的心思並顯露出來,最終因“山木自寇”,被曹操所殺。 在生活中,我們也應該明白,有時候過於出衆或張揚,未必是一件好事。要懂得謙遜和低調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災禍。

山木自寇-成語圖片

山木自寇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