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锐则不高

成语拼音

shān ruì zé bù gāo

山锐则不高成语解释

比喻人太露锋茫,就成不了大事。

典故出处

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一山锐则不高,水径则不深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想要做成大事,不能太过尖锐,正所谓山锐则不高,过于锋芒毕露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这样一个故事,它生动地诠释了“山锐则不高”的道理。 在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动荡不安。其中有一个小国,名为卫国。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一定的雄心壮志,想要让卫国在诸侯中崛起,但他的性格却颇为刚愎自用,处事过于激进。 卫灵公一心想要扩充领土,增强卫国的实力。他不顾大臣们的劝谏,频繁发动战争,企图通过武力征服周边的小国。起初,卫国的军队凭借着一时的勇猛,取得了一些小胜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激进的策略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。 由于长期征战,卫国的国力被大幅消耗,百姓们生活困苦,怨声载道。国内的农业生产停滞,商业凋零,社会秩序陷入混乱。而在战场上,卫国的军队也因为过度疲劳和战线拉长,开始遭遇连败。 与此同时,周边的大国察觉到了卫国的虚弱,对其虎视眈眈。卫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。 卫灵公的一位忠臣名叫史鱼,他多次冒死进谏,希望国君能够改变策略,休养生息,注重国内的发展。然而,卫灵公却认为史鱼胆小怕事,对他的谏言置若罔闻。 最终,卫国的局势愈发危急。卫灵公这才如梦初醒,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但此时,已经为时已晚,卫国的国力已大不如前,难以恢复往日的繁荣。 卫灵公的激进就如同那尖锐的山峰,看似高耸凌厉,却因为过于突出和尖锐,缺乏稳固的根基和广阔的基础,最终无法达到真正的高远和强大。 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,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不能过于激进和尖锐,要有平衡和稳健的策略,否则就会像卫国一样,因为“山锐”而难以达到真正的高远和昌盛。只有脚踏实地,循序渐进,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和繁荣。

山锐则不高-成语图片

山锐则不高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