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銳則不高

成語拼音

shān ruì zé bù gāo

山銳則不高成語解釋

比喻人太露鋒茫,就成不了大事。

典故出處

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一山銳則不高,水徑則不深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想要做成大事,不能太過尖銳,正所謂山銳則不高,過於鋒芒畢露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,它生動地詮釋了“山銳則不高”的道理。 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動盪不安。其中有一個小國,名爲衛國。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有一定的雄心壯志,想要讓衛國在諸侯中崛起,但他的性格卻頗爲剛愎自用,處事過於激進。 衛靈公一心想要擴充領土,增強衛國的實力。他不顧大臣們的勸諫,頻繁發動戰爭,企圖通過武力征服周邊的小國。起初,衛國的軍隊憑藉着一時的勇猛,取得了一些小勝。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這種激進的策略逐漸暴露出了諸多問題。 由於長期征戰,衛國的國力被大幅消耗,百姓們生活困苦,怨聲載道。國內的農業生產停滯,商業凋零,社會秩序陷入混亂。而在戰場上,衛國的軍隊也因爲過度疲勞和戰線拉長,開始遭遇連敗。 與此同時,周邊的大國察覺到了衛國的虛弱,對其虎視眈眈。衛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。 衛靈公的一位忠臣名叫史魚,他多次冒死進諫,希望國君能夠改變策略,休養生息,注重國內的發展。然而,衛靈公卻認爲史魚膽小怕事,對他的諫言置若罔聞。 最終,衛國的局勢愈發危急。衛靈公這才如夢初醒,意識到自己的錯誤。但此時,已經爲時已晚,衛國的國力已大不如前,難以恢復往日的繁榮。 衛靈公的激進就如同那尖銳的山峯,看似高聳凌厲,卻因爲過於突出和尖銳,缺乏穩固的根基和廣闊的基礎,最終無法達到真正的高遠和強大。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,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,不能過於激進和尖銳,要有平衡和穩健的策略,否則就會像衛國一樣,因爲“山銳”而難以達到真正的高遠和昌盛。只有腳踏實地,循序漸進,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和繁榮。

山銳則不高-成語圖片

山銳則不高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