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此彼此
成语拼音
- bǐ cǐ bǐ cǐ
彼此彼此成语解释
- 常用做客套话,表示大家一样。亦指两者比较差不多。
典故出处
- 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一二二回:“正说着话,济公进来。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:‘圣僧久违。’和尚说:‘彼此彼此。’”
成语典故
- 战国时期,梁惠王很喜欢与别国打仗,闹得民怨沸腾。梁惠王不解,问孟子为什么士兵在有吃有穿的情况下还要逃跑导致人口下降。孟子告诉他战争的危害性,要治理好国家,战争与不给人民衣食一样影响社会的繁荣安定。
成语造句
- 我们两个人的实力其实差不多,只能说是彼此彼此。
成语故事
- 在春秋时期,有两个诸侯国,它们的关系十分微妙。
其中一个诸侯国的国君,叫郑庄公。郑庄公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,但他的性格颇为复杂。他与邻国卫国之间常有摩擦和纷争。
卫国的国君卫桓公,为人较为懦弱,在处理与郑国的关系上总是摇摆不定。一次,郑国与卫国因为边界的一些土地问题产生了争执。郑庄公决定采取强硬的态度,他派出使者前往卫国,要求卫国必须退让。而卫桓公却犹豫不决,不知该如何应对。
在卫国的朝堂上,大臣们各抒己见。有的主张强硬对抗郑国,有的则认为应该妥协求和。卫桓公在这两种意见之间徘徊,始终无法做出决定。而郑庄公见卫国迟迟没有回应,便以为卫国是在故意拖延,心中更加不满。
终于,郑庄公决定亲自率领大军,逼近卫国边境。卫桓公见状,惊慌失措,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。此时,一位大臣站出来说:“主公,郑国如此咄咄逼人,我们不能坐以待毙。但以我们目前的实力,直接对抗恐怕也不是明智之举。不如我们也派出使者,与郑国进行谈判,看看能否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。”
卫桓公觉得这个建议有道理,于是便派出使者前往郑国。郑庄公接见了卫国使者,使者转达了卫国愿意谈判的意愿。郑庄公冷笑道:“哼,你们卫国之前一直拖着不回应,现在见我大军压境,才想起谈判,这不是被逼无奈之举吗?”使者赶忙解释道:“郑公,我们两国之间本无深仇大恨,何必兵戎相见呢。大家各退一步,彼此彼此,不是很好吗?”
郑庄公听了使者的话,沉思片刻后说:“好,既然你们卫国也有诚意,那我就给你们一个机会。我们可以坐下来谈判,但前提是你们必须做出一定的让步。”
最终,经过艰难的谈判,郑国和卫国达成了协议。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让步,边界的争端也暂时得到了解决。
这个故事中,“彼此彼此”这个成语体现了双方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互妥协和让步。就像郑国和卫国,在面对冲突时,都需要考虑到对方的立场和利益,不能一味地强硬或退让。只有通过相互的理解和协商,才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,实现和平共处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,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,“彼此彼此”的智慧都在不断地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彼此彼此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