稍纵即逝

成语拼音

shāo zòng jí shì

稍纵即逝成语解释

纵放;逝消失。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。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。

典故出处

宋·苏轼《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》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则逝矣。”

成语典故

事机万变,稍纵即逝。★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三十四回

成语造句

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,我们应当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,让生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机会如流星般稍纵即逝,令人扼腕叹息。 在战国时期,秦国逐渐崛起,对东方六国虎视眈眈。赵国曾是军事强国,名将李牧多次成功抵御秦军的进攻。然而,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,猜忌李牧,最终将其杀害。 就在李牧含冤而死之后,秦军再次大规模进攻赵国。此时赵国已无良将可用,士兵们虽然英勇抵抗,但失去了卓越的将领指挥,局势变得极为不利。赵国的大臣们心急如焚,纷纷寻找救国之策。 有一位谋士向赵王进言,提出了一个破敌之计。他认为如果能够迅速集结国内的精锐部队,趁秦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突袭,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赵王听后犹豫不决,一方面担心此举风险太大,另一方面又觉得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。 就在赵王反复思量、踌躇不定之时,秦军已经完成了部署,巩固了阵地。赵国错失了这个转瞬即逝的反击机会,最终城破国亡。 这个故事令人感慨万千。李牧之死是赵国的巨大损失,而赵王在关键时刻的犹豫,让那本就稍纵即逝的破敌良机白白溜走。这告诉我们,在面对重要的抉择和难得的机遇时,必须当机立断,果断采取行动。否则,一旦错过,便可能追悔莫及。 在三国时期,也有类似的情况。赤壁之战前,曹操率领大军南下,气势汹汹。孙刘联军兵力处于劣势,但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曹操军队的弱点,决定用火攻之计破敌。然而,实施火攻需要特定的天气条件,风向必须合适。 就在孙刘联军焦急等待之时,终于迎来了那稍纵即逝的东南风。周瑜和诸葛亮果断抓住这个时机,发起火攻,一举烧毁曹操的大量战船,从而奠定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基础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无数的事例都在警示着我们,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的。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,能够及时发现机遇;更要有果敢的决心和勇气,在机遇来临的瞬间紧紧抓住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,避免留下遗憾。

稍纵即逝-成语图片

稍纵即逝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