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本求末

成语拼音

shě běn qiú mò

舍本求末成语解释

舍舍弃;求追求。抛弃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节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

典故出处

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,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;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,其产约则轻迁徙,轻迁徙则国家有患,皆有远志,无有居心。”

成语典故

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,那是舍本求末。

成语造句

做事情我们应该分清主次,不能舍本求末,否则最终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,名叫大梁国。大梁国的国王是一位勤勉且睿智的君主,在他的治理下,国家风调雨顺,百姓安居乐业。 在大梁国的一座繁华城市里,有两个商人,一个叫李甲,一个叫王乙。李甲经营着一家布店,他店里的布料种类繁多,品质上乘,价格也公道合理。李甲一直秉持着诚信经营的原则,注重布料的质量和顾客的需求,生意做得红红火火。 而王乙则开了一家饰品店,店里摆满了各种精美的饰品,但其质量却参差不齐。王乙一心想着如何用华丽的包装和夸张的宣传来吸引顾客,而对于饰品的质量和实用性却并不关心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甲的布店因为良好的口碑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,生意越做越大。而王乙的饰品店,虽然一开始因为新奇的宣传手段吸引了一些顾客,但很快就因为饰品质量不佳而失去了顾客的信任,生意逐渐冷清。 王乙看到李甲的布店生意兴隆,心生嫉妒。他不去思考如何改进自己饰品的质量,提升服务水平,而是想着模仿李甲的经营方式。他花费大量的钱财去装修店铺,制作精美的招牌,还雇佣了一些能说会道的伙计来招揽顾客。然而,这些表面功夫并没有改变饰品质量差的根本问题,顾客依然不买账。 王乙的行为就如同舍本求末,他放弃了经营的根本——商品的质量和诚信服务,而只追求表面的繁华和宣传的噱头。最终,王乙的饰品店因为长期亏损而倒闭,而李甲的布店却成为了大梁国知名的品牌店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,都不能舍本求末。就像种地,我们要先把土地耕耘好,播下优良的种子,精心照料,才能期待有好的收成。如果只是追求表面的形式,而忽略了根本的东西,最终必然会失败。在历史上,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。比如,战国时期的赵国,在与秦国的战争中,赵王听信谗言,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了经验丰富的廉颇,结果导致长平之战的惨败。这也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行为,赵王忽视了将领的真实能力和战场经验,只看重了赵括的理论知识和夸夸其谈。 所以,我们要时刻牢记,做事要抓住根本,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,避免舍本求末,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。

舍本求末-成语图片

舍本求末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