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壁固垒
成语拼音
- shēn bì gù lěi
深壁固垒成语解释
- 犹深沟高垒。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。指坚固的防御工事。
典故出处
- 无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在面对强敌的进攻时,我方选择据守险要之地,深壁固垒,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。
成语故事
- 在历史的长河中,战争的硝烟从未真正消散。在那金戈铁马的岁月里,有一段关于深壁固垒的传奇故事。
话说在战国时期,诸侯纷争,局势动荡不安。有一个小国,名为卫,其国土狭小,兵力薄弱,但国君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。
当时,卫国的周边强国虎视眈眈,尤其是强大的赵国,一直对卫国的土地垂涎三尺。赵国派出了精锐的大军,浩浩荡荡地向卫国进发,企图一举吞并这个小国。
卫国国君深知敌我力量悬殊,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。于是,他当机立断,下令全国军民迅速撤回城中,紧闭城门,准备坚守。
卫国的城墙虽然不算高大坚固,但国君组织百姓和士兵们迅速加固城防,堆积石块、木材,准备热油、弓箭等防御之物。在城墙上,士兵们严阵以待,目光坚定,心中怀着保卫家园的决心。
赵国的大军兵临城下,见卫国紧闭城门,深壁固垒,一时间也无可奈何。他们发起了数次猛烈的攻击,试图强行攻破城门,但都被卫国军民顽强地抵御了回去。
赵国将领见强攻不成,便试图诱使卫国出城决战。然而,卫国国君不为所动,他深知出城迎战只会让卫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
就这样,卫国在深壁固垒的策略下,坚守了数日。赵国的军队久攻不下,士气逐渐低落,粮草也开始供应不足。
而卫国国君则抓住时机,派出使者前往周边的盟国求援。盟国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,纷纷派出援兵支援卫国。
最终,在内外夹击之下,赵国的军队溃败而逃。卫国凭借着深壁固垒的智慧和顽强不屈的精神,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。
这段历史告诉我们,在面对强敌时,不一定要盲目地冲锋陷阵,有时深壁固垒,坚守阵地,等待时机,也能取得最终的胜利。就如同《孙子兵法》中所说:“善守者,藏于九地之下;善攻者,动于九天之上。”卫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,正是对“深壁固垒”这一策略的完美诠释。
深壁固垒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