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

成语拼音

shī zhī háo lí,chà yǐ qiān lǐ

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成语解释

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

典故出处

《陈书·虞荔传》夫安危之兆,祸福之机,匪独天时,亦由人事。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。是以明智之士,据重位而不倾,执大节而不失,岂惑于浮辞哉?”

成语典故

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。目的一失,以后之种种遂不可设想矣。★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·无政府说》

成语造句

在科学研究中,任何一个数据的微小误差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巨大偏差,真可谓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,而其中一个更是深刻地诠释了“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”的道理。 话说在西汉时期,赵充国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。当时,西北边境的羌人时常骚扰,朝廷为之头疼不已。赵充国主动请缨,前往平乱。 在作战之初,赵充国制定了详细而周全的战略。他深知羌人的习性和作战方式,采取了步步为营、稳扎稳打的策略。然而,他的副将却认为这样的战术太过保守,主张迅速出击,一举歼灭羌人。赵充国并未被副将的激进想法所左右,他坚持自己的判断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战局的进展似乎不如预期的那般顺利。朝廷中的一些大臣开始对赵充国的战术产生质疑,纷纷上书皇帝,指责他贻误战机。皇帝也因此多次下诏,催促赵充国加快进攻的步伐。 在这巨大的压力之下,赵充国的内心也曾有过一丝动摇。他开始思考,是否真的应该听从副将和朝廷的意见,改变战术。然而,经过深思熟虑,他最终还是决定坚守初心。 就在赵充国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计划推进时,羌人内部却因为资源匮乏和人心不齐,逐渐陷入混乱。赵充国抓住这个时机,一举出击,最终成功地平定了羌人的叛乱。 回顾整个战局,如果当初赵充国在压力之下稍有动摇,改变战术,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决策偏差,可能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。或许会因为贸然出击而陷入羌人的陷阱,导致全军覆没;或许会因为仓促行动而无法彻底解决羌人的问题,留下后患无穷。 这正如在精密的仪器制造中,一个微小的零件误差,可能会使整个仪器无法正常运转;在建筑高楼大厦时,一处细微的测量失误,或许就会让整座大楼倾斜甚至倒塌。 赵充国平定羌乱的故事,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,在面对复杂的局势和众多的干扰时,保持清醒的头脑,坚守正确的决策,哪怕只是毫厘之间的差别,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千里之遥。只有始终保持谨慎,不被眼前的利益或者压力所左右,才能避免“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”的悲剧,走向成功的彼岸。

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-成语图片

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