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

成語拼音

shī zhī háo lí,chà yǐ qiān lǐ

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成語解釋

指細微的失誤,可導致巨大的差錯。

典故出處

《陳書·虞荔傳》夫安危之兆,禍福之機,匪獨天時,亦由人事。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。是以明智之士,據重位而不傾,執大節而不失,豈惑於浮辭哉?”

成語典故

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。目的一失,以後之種種遂不可設想矣。★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·無政府說》

成語造句

在科學研究中,任何一個數據的微小誤差都可能導致最終結果的巨大偏差,真可謂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令人感慨的故事,而其中一個更是深刻地詮釋了“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”的道理。 話說在西漢時期,趙充國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。當時,西北邊境的羌人時常騷擾,朝廷爲之頭疼不已。趙充國主動請纓,前往平亂。 在作戰之初,趙充國制定了詳細而周全的戰略。他深知羌人的習性和作戰方式,採取了步步爲營、穩紮穩打的策略。然而,他的副將卻認爲這樣的戰術太過保守,主張迅速出擊,一舉殲滅羌人。趙充國並未被副將的激進想法所左右,他堅持自己的判斷。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戰局的進展似乎不如預期的那般順利。朝廷中的一些大臣開始對趙充國的戰術產生質疑,紛紛上書皇帝,指責他貽誤戰機。皇帝也因此多次下詔,催促趙充國加快進攻的步伐。 在這巨大的壓力之下,趙充國的內心也曾有過一絲動搖。他開始思考,是否真的應該聽從副將和朝廷的意見,改變戰術。然而,經過深思熟慮,他最終還是決定堅守初心。 就在趙充國堅定地按照自己的計劃推進時,羌人內部卻因爲資源匱乏和人心不齊,逐漸陷入混亂。趙充國抓住這個時機,一舉出擊,最終成功地平定了羌人的叛亂。 回顧整個戰局,如果當初趙充國在壓力之下稍有動搖,改變戰術,哪怕只是一個細微的決策偏差,可能就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。或許會因爲貿然出擊而陷入羌人的陷阱,導致全軍覆沒;或許會因爲倉促行動而無法徹底解決羌人的問題,留下後患無窮。 這正如在精密的儀器製造中,一個微小的零件誤差,可能會使整個儀器無法正常運轉;在建築高樓大廈時,一處細微的測量失誤,或許就會讓整座大樓傾斜甚至倒塌。 趙充國平定羌亂的故事,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,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衆多的干擾時,保持清醒的頭腦,堅守正確的決策,哪怕只是毫釐之間的差別,最終的結果也可能是千里之遙。只有始終保持謹慎,不被眼前的利益或者壓力所左右,才能避免“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”的悲劇,走向成功的彼岸。

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-成語圖片

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