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二五而不知十

成语拼音

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

识二五而不知十成语解释

只知道一个方面,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。

典故出处

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且王之所求者,斗晋楚也;晋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,他总是粗心大意,常常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,比如做简单的加法时,识二五而不知十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,生活着一位名叫李三的年轻人。李三从小就聪明机灵,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——做事总是浅尝辄止,缺乏深入思考和持续努力的精神。 李三的家境还算殷实,父母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考取功名,光宗耀祖。于是,为他请来了当地最有名的先生教导。李三在学习之初,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天赋,对于先生所传授的知识,往往能够很快理解和掌握。 然而,随着学习的深入,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背诵经典、钻研学问时,李三开始感到厌烦。他觉得自己已经懂得了很多,便不再用心学习。先生布置的功课,他总是敷衍了事,认为自己已经“识二五”,便觉得无需再努力就能达到“十”的境界。 有一次,镇里举行了一场文学比赛,李三自信满满地参加了。在比赛中,最初的题目对于他来说确实轻而易举,他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对答如流,引起了周围人的赞叹。可比赛到了后半段,题目越来越难,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独到的见解才能应对。李三这才发现,自己平日里所学的那些皮毛根本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挑战。他开始慌乱,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答案,最终名落孙山。 回到家中,李三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。他意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,只看到了表面的“二五”,就自以为掌握了全部的“十”,结果在关键时刻却露了馅。 在历史上,也有不少类似李三这样的人物。比如,有些官员在初入仕途时,能够洞察一些浅显的问题,做出一些小成绩,便沾沾自喜,不再努力提升自己的治理能力。当遇到复杂的政务和重大的危机时,他们就显得束手无策,无法胜任职责,最终辜负了百姓的期望和朝廷的信任。 “识二五而不知十”这句成语告诉我们,在追求知识、技能或者成就的道路上,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,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就骄傲自满。只有不断努力,深入探索,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全貌,取得更大的成功。

识二五而不知十-成语图片

识二五而不知十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