恃勇轻敌

成语拼音

shì yǒng qīng dí

恃勇轻敌成语解释

恃倚仗,仗恃。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。

典故出处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战场上,绝不能盲目冒进,否则就容易犯恃勇轻敌的错误,导致不可挽回的失败。

成语故事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战争的故事,而其中一场战役,充分诠释了“恃勇轻敌”所带来的惨痛教训。 那是在战国时期,秦国逐渐崛起,对周边各国虎视眈眈。赵国与秦国相邻,两国时常发生摩擦。 赵国拥有一员猛将,名叫赵括。赵括自小熟读兵书,谈论起兵法来头头是道,就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有时也难不倒他。赵括因此名声在外,众人皆称赞他的军事才能。 然而,赵奢却深知儿子的弱点。他曾忧心忡忡地对妻子说:“战争,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,赵括却把它说得如此轻松。如果赵国让他带兵打仗,必定会遭受惨败。” 后来,秦国攻打赵国,廉颇率领赵军抵御秦军。廉颇深知秦军强大,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,试图拖垮秦军。秦军久攻不下,便想出了一条离间计。他们派人在赵国散布谣言,说廉颇胆小畏战,而秦军最怕的是赵括。 赵王本就对廉颇的坚守策略不满,听到这些谣言后,决定撤下廉颇,任命赵括为将。赵括欣然领命,他自信满满,认为自己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。 赵括一到军中,便全盘推翻了廉颇的防御部署,改守为攻。他率领赵军浩浩荡荡地向秦军发起进攻,丝毫没有把秦军放在眼里。 秦军将领白起久经沙场,深知赵括的弱点。他故意佯装败退,诱敌深入。赵括见秦军败退,大喜过望,以为秦军不堪一击,便率领赵军紧追不舍。 当赵军进入秦军的埋伏圈时,白起突然下令出击,秦军从四面八方杀来,将赵军分割包围。赵括这才如梦初醒,发现自己陷入了绝境。但此时后悔已晚,赵军在秦军的围攻下死伤惨重。 赵括虽然奋力抵抗,但最终无力回天,赵军全军覆没。这场战役,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。 赵括因为“恃勇轻敌”,只凭自己的勇气和对兵法的一知半解,就轻视强大的敌人,最终导致了赵国的惨败,也让无数赵国士兵埋骨他乡。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,在面对困难和敌人时,切不可盲目自信,轻视对手,否则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
恃勇轻敌-成语图片

恃勇轻敌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