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虑一得

成语拼音

qiān lǜ yī dé

千虑一得成语解释

即使愚笨的人,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。多用来表示自谦。

典故出处

《晏子春秋·杂下十八》:“婴闻之:圣人千虑,必有一失; 愚人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

成语典故

晏婴是齐国的大夫。他父亲死后,由他继任齐国的卿,历任灵公、庄公、景公王朝的相国。晏婴为人正直,当官清廉,生活非常俭朴,上至君主、下至百姓,对他都很尊敬。  一天,晏婴正要吃午饭,刘景公派了一个人来见他。晏婴因为对方是君王派来的而特殊款待,当场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,请来人共进午餐。当然,他这顿饭没有吃饱。  景公知道这件事后,感叹他说:“相国家里竟然如此贫困,我一直不知道。这是我的过错!”  说罢,景公命人给晏婴送去千金,以供他接待宾客之用。不料。晏婴不愿接受,叫来人带回。景公命人再送,他仍然不肯收下。当景公命人第三次送来时,晏婴对来人说:  “请禀报大王,我并不贫困。大王给我的俸禄,不仅足够我供养家人、接待宾客之用,还可以用来接济穷苦百姓。所以,我不能接受大王额外的赏赐了!” 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为难,对晏婴说:“相国,我是奉命办这件事的。您这次又不愿接受,叫我如何去回报大王呢?”  晏婴想了想,说:“既然如此,我和你一起进宫,让我当面向大王辞谢。”  晏婴见了景公,感谢他对自己的厚爱,并表达作为一个臣子,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,不能有过多的财富,请求他不要勉强让自己接受。额外的赏赐。  景公听了这番话,对晏婴更敬重了,但还是要把千金赐给他。景公还举了一个例子:齐国以前的贤相管仲;为齐桓公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第一个盟主立了大功。桓公赏给他许多封地,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。你晏婴为什么要推辞?晏婴说:“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:圣人千百次考虑,总有一次失误;笨人千百次考虑,总有一次正确。也许管仲考虑这件事有失误;而我虽然笨,这件事处理得可能正确。”景公听他说到如此地步,只好作罢。

成语造句

在做决策时我们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,因为即使再聪明的人也可能有考虑不周全的时候,正所谓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,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国家叫晏国。晏国的国君虽然不算十分英明,但却有一颗善于纳谏的心。 晏国中有一位大臣叫晏婴,他足智多谋,一心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。有一次,晏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策,关于是否要与邻国结盟共同对抗另一个强大的势力。晏婴经过深思熟虑,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他认为此时结盟并非最佳选择,可能会给晏国带来更多的麻烦和风险。 然而,其他大臣们却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意见,他们大多认为结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,可以增强晏国的实力和地位。晏婴并没有急于反驳,而是耐心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观点。 在激烈的争论之后,国君感到十分困惑,不知道该如何抉择。这时,晏婴再次站出来,他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理由,并且分析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。国君听完后,陷入了沉思。 最终,国君决定采纳晏婴的建议,放弃了结盟的想法。事实证明,晏婴的判断是正确的。不久之后,邻国之间的局势发生了变化,当初主张结盟的方案如果实施,晏国很可能会陷入困境。 晏婴的这次建议让国君对他更加器重,而晏婴却谦虚地说:“臣下不过是经过多次思考,偶尔才有这一次正确的想法罢了,正所谓千虑一得。” 晏婴的这种谦逊和智慧,赢得了国君和百姓们的尊敬。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智慧,也让“千虑一得”这个成语流传了下来,提醒着人们即使经过多次思考也可能只有一次是正确的,但不能因此而放弃思考和努力,因为每一次的思考都有可能带来宝贵的收获。就如同晏婴,正是因为他的不断思索和谨慎判断,才一次次为晏国避免了错误的决策,推动着国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,那些善于思考、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,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,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。而“千虑一得”也成为了激励人们不断努力、不断探索的精神象征。

千虑一得-成语图片

千虑一得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