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慮一得

成語拼音

qiān lǜ yī dé

千慮一得成語解釋

即使愚笨的人,在很多次考慮中也總會有些可取的地方。多用來表示自謙。

典故出處

《晏子春秋·雜下十八》:“嬰聞之:聖人千慮,必有一失; 愚人千慮,必有一得。”

成語典故

晏嬰是齊國的大夫。他父親死後,由他繼任齊國的卿,歷任靈公、莊公、景公王朝的相國。晏嬰爲人正直,當官清廉,生活非常儉樸,上至君主、下至百姓,對他都很尊敬。  一天,晏嬰正要喫午飯,劉景公派了一個人來見他。晏嬰因爲對方是君王派來的而特殊款待,當場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,請來人共進午餐。當然,他這頓飯沒有喫飽。  景公知道這件事後,感嘆他說:“相國家裏竟然如此貧困,我一直不知道。這是我的過錯!”  說罷,景公命人給晏嬰送去千金,以供他接待賓客之用。不料。晏嬰不願接受,叫來人帶回。景公命人再送,他仍然不肯收下。當景公命人第三次送來時,晏嬰對來人說:  “請稟報大王,我並不貧困。大王給我的俸祿,不僅足夠我供養家人、接待賓客之用,還可以用來接濟窮苦百姓。所以,我不能接受大王額外的賞賜了!” 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爲難,對晏嬰說:“相國,我是奉命辦這件事的。您這次又不願接受,叫我如何去回報大王呢?”  晏嬰想了想,說:“既然如此,我和你一起進宮,讓我當面向大王辭謝。”  晏嬰見了景公,感謝他對自己的厚愛,並表達作爲一個臣子,能喫飽穿暖就可以了,不能有過多的財富,請求他不要勉強讓自己接受。額外的賞賜。  景公聽了這番話,對晏嬰更敬重了,但還是要把千金賜給他。景公還舉了一個例子:齊國以前的賢相管仲;爲齊桓公成爲當時各諸侯國第一個盟主立了大功。桓公賞給他許多封地,管仲沒有推辭就接受了。你晏嬰爲什麼要推辭?晏嬰說:“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:聖人千百次考慮,總有一次失誤;笨人千百次考慮,總有一次正確。也許管仲考慮這件事有失誤;而我雖然笨,這件事處理得可能正確。”景公聽他說到如此地步,只好作罷。

成語造句

在做決策時我們要廣泛聽取各方意見,因爲即使再聰明的人也可能有考慮不周全的時候,正所謂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,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國家叫晏國。晏國的國君雖然不算十分英明,但卻有一顆善於納諫的心。 晏國中有一位大臣叫晏嬰,他足智多謀,一心爲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。有一次,晏國面臨着一個重要的決策,關於是否要與鄰國結盟共同對抗另一個強大的勢力。晏嬰經過深思熟慮,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他認爲此時結盟並非最佳選擇,可能會給晏國帶來更多的麻煩和風險。 然而,其他大臣們卻紛紛提出了不同的意見,他們大多認爲結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,可以增強晏國的實力和地位。晏嬰並沒有急於反駁,而是耐心地傾聽着每一個人的觀點。 在激烈的爭論之後,國君感到十分困惑,不知道該如何抉擇。這時,晏嬰再次站出來,他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理由,並且分析了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。國君聽完後,陷入了沉思。 最終,國君決定採納晏嬰的建議,放棄了結盟的想法。事實證明,晏嬰的判斷是正確的。不久之後,鄰國之間的局勢發生了變化,當初主張結盟的方案如果實施,晏國很可能會陷入困境。 晏嬰的這次建議讓國君對他更加器重,而晏嬰卻謙虛地說:“臣下不過是經過多次思考,偶爾纔有這一次正確的想法罷了,正所謂千慮一得。” 晏嬰的這種謙遜和智慧,贏得了國君和百姓們的尊敬。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忠誠和智慧,也讓“千慮一得”這個成語流傳了下來,提醒着人們即使經過多次思考也可能只有一次是正確的,但不能因此而放棄思考和努力,因爲每一次的思考都有可能帶來寶貴的收穫。就如同晏嬰,正是因爲他的不斷思索和謹慎判斷,才一次次爲晏國避免了錯誤的決策,推動着國家向着更好的方向發展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,那些善於思考、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人,往往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,爲國家和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。而“千慮一得”也成爲了激勵人們不斷努力、不斷探索的精神象徵。

千慮一得-成語圖片

千慮一得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