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在高阁
成语拼音
- shù zài gāo gé
束在高阁成语解释
-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同束之高阁”。
典故出处
- 无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那些珍贵的书籍被随意放置,长时间无人问津,束在高阁,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,名为华朝。华朝的君主励精图治,使得国家日益强大,百姓安居乐业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位君主渐渐年老,他的精力也大不如前。为了确保国家的未来,君主决定在众多大臣中挑选一位有能力、有智慧、有仁德的人来担任丞相,辅佐他治理国家。
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君主选中了一位名叫李卿的大臣。李卿出身名门,自幼聪慧过人,饱读诗书,且心怀天下。君主对他寄予厚望,希望他能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,解决诸多难题。
李卿上任之初,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。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包括整顿吏治、减轻赋税、加强军事防御等。这些措施在实施初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国家的经济繁荣,社会稳定,百姓对李卿的称赞之声不绝于耳。
然而,好景不长。随着李卿的权力越来越大,他逐渐迷失了自我。面对众多的阿谀奉承和丰厚的利益诱惑,他开始变得独断专行,不再倾听他人的意见。那些曾经的改革措施,也因为他的懈怠而逐渐被束在高阁,无人问津。
有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,名叫王傅,他看到了国家的危机,多次冒死进谏,希望李卿能够重新重视那些被搁置的改革方案,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努力。但李卿却认为王傅是在故意挑他的毛病,对他的进谏置若罔闻。
国家的局势日益恶化,边境的敌人趁机入侵,国内的百姓也因为赋税加重而怨声载道。可李卿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中,对国家的困境视而不见。
终于,君主察觉到了李卿的变化和国家的危机。他痛心疾首,后悔当初选错了人。在一次朝会上,君主当着众多大臣的面,严厉斥责了李卿,并将他罢官免职。
然而,此时国家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,要想恢复往日的繁荣昌盛,还需要付出漫长而艰辛的努力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好的政策和计划如果不能被切实执行,被束在高阁,那么再好也只是一纸空文,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,最终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。
束在高阁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