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

成语拼音

shuǐ kě zài zhōu,yì kě fù zhōu

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成语解释

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。

典故出处

《后汉书·皇甫规传》注引《孔子家语》孔子曰‘夫君者舟也,人者水也。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君以此思危,则可知也。’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,君主若能施行仁政,关爱民生,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;反之,如果横征暴敛,欺压百姓,就会失去民心。正所谓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中国,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名叫李世民。 李世民登基之初,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。国家历经战乱,民生凋敝,百姓生活困苦。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,要让国家繁荣昌盛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 为了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,李世民经常微服私访。他看到了百姓们辛勤劳作却依然食不果腹,衣不蔽体,心中深感愧疚。回到宫中,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,决心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。 他减轻赋税,鼓励农耕,让百姓们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养家糊口。同时,他大力整顿吏治,严惩贪污腐败的官员,确保朝廷的政令能够公正地传达和执行。 在李世民的努力下,国家逐渐繁荣起来,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显著的改善。然而,随着国家的强盛,一些大臣开始阿谀奉承,歌功颂德,让李世民逐渐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。 有一次,李世民想要大兴土木,修建一座豪华的宫殿。大臣魏征得知后,立刻进宫劝谏。他对李世民说:“陛下,如今国家虽然繁荣,但百姓们的生活还未完全富足。如果此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宫殿,必然会加重百姓的负担,引起民怨。古往今来,多少王朝因为不体恤百姓而灭亡。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啊!”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,犹如醍醐灌顶,顿时清醒过来。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取消了修建宫殿的计划,并对魏征的直言进谏大加赞赏。 从此,李世民更加谨慎地处理朝政,时刻铭记“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”的道理。他深知,百姓是国家的根基,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,唐朝迎来了“贞观之治”的盛世局面,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。而“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”这句话,也成为了后世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警示。

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-成语图片

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

其他成语故事